你是否以為,只要涂上防曬霜,就能安心地在陽光下自由活動?其實,防曬遠不止是“涂個霜”那么簡單。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曾提出一套科學、系統(tǒng)的防曬原則——ABCD原則,它不僅幫助我們更全面地理解防曬的重要性,也為我們提供了實用的防曬策略。
那么,什么是ABCD原則呢?
簡單來說,這四個字母代表了四種不同層次的防曬措施,它們層層遞進,共同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防曬體系。接下來,小二帶你一步步了解這個“防曬秘籍”,讓你在炎炎夏日中,也能輕松擁有健康、美麗的肌膚。
A:Avoid(避免)
**盡量避免在紫外線最強的時間段外出。通常,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是紫外線最強的時段,此時段的UVA(長波紫外線)和UVB(中波紫外線)**輻射最為強烈,容易對皮膚造成曬傷、曬黑甚至光老化。
實踐建議:
- 盡量避免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之間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
- 若必須外出,盡量選擇在樹蔭下、室內(nèi)或有遮擋物的地方活動。
- 對于兒童,建議家長在這一時間段內(nèi)避免帶孩子長時間戶外活動,尤其是海灘、高山等紫外線輻射較強的區(qū)域。
B:Block(遮擋)
通過物理方式遮擋陽光,減少紫外線直接照射皮膚的機會。常見的硬防曬方式包括防曬衣、遮陽帽、太陽鏡、遮陽傘等,這些物品能夠有效阻擋紫外線。
實踐建議:
- 選擇UPF(紫外線防護系數(shù))>40的防曬衣,尤其是兒童,建議使用物理防曬衣,以減少化學成分對皮膚的刺激。
- 戴寬檐遮陽帽、太陽鏡、使用遮陽傘等,可以有效遮擋面部和頸部的紫外線。
C:Cream(防曬霜)
在無法避免陽光直射或無法進行有效遮擋的情況下,使用防曬霜作為補充防護手段。防曬霜分為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兩種類型,應根據(jù)個人膚質(zhì)和使用場景選擇合適的防曬產(chǎn)品。
實踐建議:
-
涂抹防曬霜應在出門前半個小時進行,以確保防曬效果。
-
使用劑量方面,面部單次用量需達到1個硬幣大小左右。
-
防曬霜的補涂頻率也很重要,建議每2小時補涂一次,尤其是在戶外長時間活動時。
D:Diet(飲食)
攝入抗氧化成分(如維生素C,維生素E),可減輕太陽光的傷害,如果人體長時間在陽光下活動,還應該少攝入光敏性食物,避免光敏反應。
實踐建議:
-
多吃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B3的食物,如獼猴桃、鮮棗、魚類、胡蘿卜、南瓜、深綠色蔬菜,有助于抑制黑色素的形成,減少曬斑。
-
在日曬前少食用光敏性食物,如芹菜、香菜、柑橘、檸檬等,以免增加皮膚對紫外線的敏感性。
-
適量攝入富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有助于增強皮膚的自我修復能力,減緩光老化。
防曬不僅僅是涂抹防曬霜,更是一種科學的生活方式。通過遵循ABCD原則,我們可以有效減少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預防曬黑、曬傷、光老化等問題。同時,結(jié)合合理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可以進一步提升防曬效果,保護皮膚健康。科學防曬,讓肌膚在陽光下也能保持健康與美麗!
審核專家:馬駿,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撰稿:林晶晶
來源: 科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