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外出旅游的高峰期,有網友在酒店光腳洗澡時,竟被地板“背刺”,感染了HPV,腳底長了名為“跖疣”的“硬疙瘩”……

來源:微博截圖

聽起來似乎有些荒謬,僅僅是光腳踩了酒店沐浴間的地板,真的會感染HPV嗎?

01、光腳洗澡是怎么被傳染上HPV的?

其實,人乳頭瘤病毒(HPV)在體外的生存能力非常有限,它們不能在干燥的物體表面長時間存活,存活時間通常為幾小時到幾天,具體取決于環境條件:

溫度在30~40℃之間,HPV可能會存活20~48小時的時間;

相對濕度在60%-80%之間有利于HPV在離開人體后短時間內保持一定的結構完整性和潛在傳染性。

也就是說,在潮濕又炎熱的夏季,HPV存活的時間最長!

來源:版權圖庫

另外,HPV不是通過空氣、水源或食物傳播的,主要通過皮膚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感染。雖然我們普遍認為性接觸是HPV的主要傳播途徑,但部分人群也可能因接觸病人使用過的物品傳染而發病

如果經常接觸潮濕或未經消毒的公共環境,恰遇皮膚表面有破損,例如光腳站在酒店地板上,而腳底有細小裂口或傷口,人乳頭瘤病毒(即HPV)便有一定概率會通過破損處侵入上皮細胞內,在細胞內復制、繁殖,令皮膚上出現贅生物,也就是疣

來源:版權圖庫

除了酒店地板之外,接觸其他公共環境或器材,如健身器材、更衣室長凳、馬桶座圈、門把手、游泳池水或公共浴池……等,間接感染HPV的風險雖然比較低,但還是那句話,如果恰巧你接觸了被HPV污染的潮濕表面,并且接觸部位正好有新鮮的、未愈合的傷口,事情就有些糟糕了。

泡溫泉感染的概率雖然很低,但如果你的身上有傷口……

來源:動畫片《蠟筆小新》

另外,共用可能接觸感染部位且未徹底清洗的他人或公共物品(如毛巾、剃須刀、指甲銼、搓澡巾、拖鞋等),也存在一定的傳播病毒風險。

來源:版權圖庫
所以,出門在外,還是要盡量注意個人衛生!02、除了跖疣,這些常見的疙瘩也由HPV引發?

疣(俗稱“瘊子”)是一種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發的皮膚疾病,主要表現為皮膚表面長出的小疙瘩。這些小疙瘩在生活中其實很常見,一般不疼不癢,大小不一,顏色接近膚色或偏深,可以出現在手指、足底等身體任何部位,除跖疣外,常見的有尋常疣、扁平疣、絲狀疣等。

尋常疣經常長在手部(尤其手指、指甲周圍),是堅實、粗糙、表面角化的丘疹或結節,顏色為灰褐或膚色,表面可見小黑點,可單發或多發。

尋常疣 | 來源:版權圖庫

絲狀疣是一種特殊的尋常疣,經常長在面部(尤其是眼瞼周圍)、頸部,偶爾也見于腋下、腹股溝等摩擦部位。形狀細長、突起,像一根小肉絲或者小釘頭一樣立在皮膚表面,比其他疣柔軟。

絲狀疣 | 來源:版權圖庫

扁平疣則好發于面部、手背及前臂,表面光滑、扁平隆起,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顏色為膚色或淡褐色。經常一長就是一片,并呈線狀排列。

扁平疣 | 來源:Dr Harout Tanielian

網友感染的這種長在足底的疣,俗稱“跖疣”,特別容易出現在足部經常受力的部位,如足跟、跖骨頭或趾間受壓處,表面粗糙發硬,呈淡黃色或褐黃色,經常成片出現。

跖疣 | 來源:參考文獻1

03、HPV都會致癌?沒你想的那么糟!

HPV屬乳頭瘤病毒科,具有雙鏈環狀的DNA結構,目前已知有100多種型別,按致癌風險大概可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HPV。

來源:版權圖庫

低危型HPV:通常不致癌,但會引起良性病變,如生殖器疣(尖銳濕疣)或皮膚疣。HPV 6 和 HPV 11導致了約 90% 的生殖器疣;其他低危型包括 HPV 40, 42, 43, 44等,主要引起上皮細胞過度增生,形成疣狀病變,但通常不會破壞細胞的基因組穩定性導致癌變。

高危型HPV:持續感染可導致癌癥,比較常見的是宮頸癌,還包括肛門癌、陰道癌、外陰癌、陰莖癌和口咽癌。主要型別為HPV 16 和 HPV 18;其他重要的高危型包括HPV 31, 33, 35, 45, 52, 58等。

皮膚上的各種疣一般由低危型HPV感染引起,臨床比較常見,基本不會導致癌變。

雖然幾乎沒有口服藥物可以殺死HPV病毒,但大多數感染會被免疫系統解決,即便有頑固的疣體,經過合理治療,如液氮冷凍和物理治療為主(如二氧化碳激光、電灼或刮除),也可被清除。因此,感染低危型HPV不用過度擔心,如果出現皮膚疣,及時就醫治療即可。

請注意,如果不幸長了疣,切勿自行揪、剪、刮、摳!這極易導致出血和感染,甚至病毒擴散導致周圍長出更多疣體。不想身體長出“疙瘩”,就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充足睡眠、適度運動、減壓),增強免疫力,防止復發。

參考文獻

[1] 趙辨 主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0413-0418

作者:高春芳,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皮膚科主任
策劃&編輯:一星期、小十

來源: 上海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