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案工作、刷劇吃瓜、

深夜追小說……

當代年輕人的日常三件套

基本都在無意識中“透支”著眼力。

小心咯!

這個越來越“年輕化”的眼睛問題

——近疲勞(原來叫「老花」),

正悄悄找上門!

圖片

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經歷過這些尷尬時刻:

刷手機刷著刷著,突然感覺有點眼花繚亂?

工作正嗨,眼睛突然酸脹抗議?

別人遞來的紙質文件,瞅半天愣是看不真切?……

很多朋友不以為意:“嗨,不就是眼睛累了嘛,歇會兒就好!”

但如果這些“小狀況”賴著不走——要警惕了! 你可能已經提前領到了「老花」的體驗卡

先別急著劃走,真不是嚇唬你:「老花眼」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標簽

最新的研究發現,隨著近距離用眼負擔加重等原因,老花眼(老視)發病已大幅提前。在臨床上,35歲就出現癥狀的“青壯年選手”已不稀奇!

為了打破大家把“老花”和“衰老”強行鎖死的觀念,也為了引起足夠重視,就在前不久,學界根據廣泛意見,正式給「老花」來了個新名字:年齡相關視覺功能衰退(簡稱:「近疲勞」)。

圖片

圖片來源:攝圖網

別再覺得這是爺爺奶奶的“專利”了噢!

圖片

如果我們把眼睛整體看成一個照相機,那么「近疲勞」,就是相機里的“自動變焦組件”——晶狀體和睫狀肌,開始“力不從心”了!

晶狀體“變硬”了

年輕時它像QQ糖,軟彈好變形,看近看遠切換絲滑。

年紀漸長(或者用眼太狠),它就慢慢“僵化”,變焦能力咔咔掉。

圖片

圖片來源:攝圖網

睫狀肌“乏力”了

長期盯著近處(手機、電腦),睫狀肌就像繃緊太久的彈簧,疲憊不堪,力量減弱,拉不動那個變“硬”的晶狀體了。

結果就是:看近處的東西(手機、書、菜單)越來越費勁、模糊,非得拿遠點才清楚,還動不動就眼酸、眼脹、甚至頭痛來抗議。

圖片

圖片來源:攝圖網

正常情況下,沒近視的朋友,大概40多歲開始會有明顯感覺

根據統計,大多數人會在52歲左右正式和「近疲勞」開啟“長期相處模式”

說白了,這是人自帶的“生理debuff”,躲不過,但能控

然而,現在的“手機成癮癥”和“007高強度用眼模式”,硬生生把這本該屬于“中老年大禮包”的體驗,提前塞給了30+的你。

那咋整?躺平等“花”?No!No!No!

對付「近疲勞」,核心奧義就一個:早發現、早干預,讓它來得晚一點、輕一點!

圖片

如果你察覺到自己好像已經領了“體驗卡”,第一件事一定是:沖!去專業眼科機構檢查! 千萬別頭鐵硬抗?

讓醫生找出原因(是純近疲勞?還是混搭了近視/散光?),才能精準開方,更好地守護你的“心靈窗戶”?

圖片

圖片來源:攝圖網

除此之外,在生活里咱們還能用這些操作來緩解:

調整用眼環境

光線要充足均勻!昏暗環境下近距離用眼,簡直是啟動了自虐模式!

屏幕/書本距離要“剛剛好”!別臉貼屏幕(一般建議一臂遠左右),也別為了看清拼命拿遠累成“長臂猿”,找到你最舒服的C位距離!

姿勢要端正!別葛優躺、趴桌黨、歪頭殺,脊柱和眼睛都遭不住!

晚上刷手機必開臺燈! 關燈耍手機?你的眼睛在流淚(不是感動的)。

躺著看?雙重壓迫警告,躺著你的眼睛會很受傷!

圖片

圖片來源:攝圖網

給眼睛“放個假”

咱們看一會兒(20-40分鐘),一定要休息一會兒。?

可以設置小鬧鐘提醒,手機自帶的提醒APP用起來,別等眼睛“罷工抗議”才停。

也可以熱敷,溫熱的毛巾敷一敷,促進循環超解壓。(注意溫度別燙傷哦!)

還可以適度使用人工淚液,感覺干澀時適度來一點,讓眼睛更舒服~

圖片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上點“黑科技”

有些朋友本身還有近視的問題,平時出門的話帶著兩副鏡片會有點麻煩。

這個時候,可以試試現在的漸進多焦點鏡片。它能搞定遠、中、近不同距離,讓你一副眼鏡看清整個世界~

總之,

別讓「近疲勞」偷走你的清晰視界

早行動,早享受

“無壓”看世界的快樂!

你的眼睛,

值得最好的“待機模式”~ ??

聲明:本文系醫學相關教育科普文章,不涉及具體治療方法或醫療行為,不得替代醫院就診行為。

圖片

本文合作專家

圖片

內容制作

編輯/制圖:楊亞立

來源: 華西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