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驕陽似火的夏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總能帶來片刻清涼。不少人會選擇在雨中暢快奔跑,享受這份難得的愜意。但你知道嗎?夏天淋雨,可能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諸多意想不到的麻煩。2024年夏季,我國氣候暖濕特征明顯,暴雨過程頻繁。在這樣的天氣背景下,了解夏天淋雨的危害及應對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夏天淋雨,身體可能會發出這些“抗議”
容易引發感冒
夏天人體的毛孔處于擴張狀態,以便散熱。一旦被雨水淋濕,身體表面溫度會迅速下降,毛孔來不及收縮,寒濕之邪就會趁機入侵人體,使免疫系統紊亂,導致病毒和細菌有機可乘,從而引發感冒。癥狀多表現為喉嚨痛、鼻塞、流鼻涕、咳嗽等,嚴重時還可能伴有發熱、頭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適。比如江蘇無錫曾有3例患者,只因在梅雨季淋了雨且未及時換下濕衣服,結果著涼發熱,拖成了重癥腺病毒肺炎 。
皮膚問題找上門
雨水中含有大量的細菌、灰塵和污染物。如果身體長時間被雨水浸泡,這些有害物質會侵蝕皮膚,破壞皮膚的屏障功能,導致皮膚感染,引發紅斑、丘疹、水皰等皮膚病。對于本身就患有腳氣、濕疹等皮膚疾病的人來說,淋雨更是雪上加霜,會加重病情,還可能引發更嚴重的感染,如丹毒。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李芳芳提醒,腳氣抓破皮、摳爛的蚊子包等皮膚傷口接觸臟水后,極易被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發丹毒,導致皮膚紅腫、發熱、疼痛,嚴重時甚至會起水皰、發燒 。
關節疼痛來“搗亂”
長時間淋雨,雨水的寒涼會使關節周圍的血管收縮,血液循環不暢,導致關節受涼。尤其是本身就有關節炎、風濕病等基礎疾病的人群,淋雨后關節疼痛會明顯加重。即使是健康人,若經常淋雨,也可能增加患關節疾病的風險,出現關節疼痛、僵硬、活動受限等癥狀 。
胃腸道受牽連
夏天人們的胃腸道相對脆弱,而雨水偏涼,淋雨過程中如果不小心喝到雨水,或者淋雨后身體抵抗力下降,都可能刺激胃腸道,引起胃腸道功能紊亂,出現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癥狀 。
淋雨后,這些補救措施很關鍵
盡快擦干身體,換上干爽衣物
淋雨后,要第一時間回到室內,用干毛巾擦干頭發和身體,尤其是容易被忽視的腳部。同時,盡快脫掉濕衣服,換上干凈、干燥、溫暖的衣物,避免身體繼續受寒,降低感冒風險。
沖個熱水澡,排出體內寒氣
熱水澡能促進血液循環,使身體微微出汗,有助于排出體內的寒濕之氣。洗澡時水溫不宜過高,控制在40℃左右即可,洗澡時間也不宜過長,15 - 20分鐘為宜 。
多喝熱水或熱湯,溫暖身體
適當飲用熱水,能及時補充身體因淋雨而流失的水分,還能幫助身體升溫,加速新陳代謝,促進寒氣排出。也可以煮一碗熱氣騰騰的姜湯,生姜具有驅寒、解毒、殺菌的功效,能有效預防和緩解感冒癥狀。將30 - 50克生姜切成片或絲狀,放入鍋中煎煮10分鐘,加入適量紅糖調味,趁熱飲用,微微出汗效果最佳 。
好好休息,恢復身體元氣
淋雨后身體較為虛弱,需要充足的休息來恢復體力和免疫力。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劇烈運動,讓身體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修復 。
必要時及時就醫
如果淋雨后出現發熱、咳嗽、皮膚嚴重瘙癢、腹瀉不止等癥狀,且經過上述處理后仍未緩解,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切勿自行盲目用藥 。
夏天偶爾在雨中感受一下清涼或許是一種樂趣,但一定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健康。出門前記得關注天氣預報,隨身攜帶雨具,盡量避免淋雨。若不小心被雨淋了,也不要慌張,按照上述方法及時處理,將淋雨對健康的影響降到最低。讓我們在享受夏天的同時,也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
來源: 山西白求恩醫院 崔勇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