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的概念,已經滲透進了我們生活各處。當云計算的力量注入城市治理,它正推動著城市管理從數字化的基礎設施,邁向智能化的高效運轉,最終實現智能化的深度賦能,讓城市真正成為能感知、會思考、有溫度的“智慧生命體”。
撥云見霧:是誰在背后“負重前行”
從技術視角看,云計算可以提供的三種常見服務模式好比一座分層立體城池:底座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提供彈性算力與存儲,宛如堅實地基;中腰PaaS(平臺即服務)匯聚數據庫、中間件等“水電煤”;頂層SaaS(軟件即服務)則以辦公協同、在線教育等應用百花齊放。虛擬化讓一臺服務器“一身多用”,而容器化更將資源切分得絲絲入扣,實現“按需即取、隨取隨用”。
產業版圖亦波瀾壯闊。政務云讓群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金融云支撐億級交易的分秒必爭;工業互聯網平臺則把機器、產線與供應鏈織入“數字網”,成就智造新業態。一批超大規模的數據中心在華北、華東拔地而起,托舉起繁忙的電商大促與春晚紅包雨。
放眼國家戰略,“東數西算”工程以八大算力樞紐、十個數據中心集群為支點,打通“西部送算、東部用數”的信息高速;綠色算力中心則在戈壁荒灘上筑起“風光同框”的生態,真正做到“算為民用、電為民省”。
關鍵核心技術更是步步生蓮。國產自研CPU飛騰、鯤鵬、龍芯日趨成熟;開源生態OpenStack、KubeEdge百家爭鳴;國產云操作系統加速替代,為信息自主可控筑牢籬笆。
科普一問:如何降服數據中心這只“電老虎”?
服務器發熱高達上百瓦,若無高效散熱,芯片將“高燒不退”。衡量能效的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是數據中心能耗的所有能源與IT負載消耗的能源的比值,是評價數據中心能源效率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指標之一。PUE值越接近于1,表示一個數據中心的綠色化程度越高。通過科學調整制冷系統和供電系統,可以讓PUE從傳統機房的2.0降至1.2以下。換熱墻、余熱回收、AI 負載調度等“降溫神器”,正讓云計算從“電老虎”蛻變為“綠色蜻蜓”。
萬物上云,未來無限可能
展望未來,云計算將與AI、物聯網深度耦合,成為智慧城市的數字底座:自動駕駛需要毫秒級“云邊協同”,智能電網仰賴全天候“云端大腦”,數字孿生城市則通過實時仿真指揮萬千設備。同心協力、攜手并進,中國云計算正從“追趕者”躍升為“領跑者”,為建設網絡強國注入源源不竭的新動能。
夜空澄澈,萬家燈火。也許下一次你滑動屏幕的瞬間,正有億萬行代碼在千里之外的機房中閃耀——那是云計算在為你我鋪就通往數字未來的星光大道。
作者:中國科學院大學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陳信達
審核: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工程師 梁東
來源: 科普話強國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