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是一種土地退化現象,這里的退化,指的是土壤肥力或者土地生產力的喪失。

荒漠化是如何形成的呢,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為的因素;在自然因素方面,土壤顆粒受到風的侵蝕變得干燥;降雨時,雨水難以滲透進土里,形成徑流,徑流會帶走土壤中的礦物質和養分,從而導致荒漠化。而人為的過度樵采,過度放牧,水資源利用不合理等也會使得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會帶來哪些問題呢?荒漠化會降低土地的可耕作性,使農作物的生產力降低,可耕作的面積不斷減少,嚴重制約了土地的利用,造成當地的經濟增長減慢。并且,當荒漠化的土壤遇到強風時,強風會刮起地表上松軟的沙土, 形成沙塵暴。

海西州都蘭縣位于青海省柴達木盆地的東南方,是柴達木盆地荒漠化和沙化最集中的區域之一。

那當地是如何治理的呢。他們是從四個方面入手治理的。一是出臺規劃,完善了長效機制。通過如圖的一系列規章條例,強化完善了防沙治沙長效機制,確保荒漠化治理工程有效開展、扎實推進。二是項目引領,推進產業發展。當地堅持重視林業生態項目,在適宜地區種植枸杞、沙棗、白刺、沙棘等抗旱作物,建立荒漠化造林、抗旱造林等科技推廣示范點,大幅度的增加了國家公益林管護面積和建設面積。并且在當地建設了枸杞產業園區,各類苗木繁殖基地等,促進了當地產業發展。通過圖片我們可以看到一株株楊柳科樹種迎風矗立,一簇簇白刺、梭梭等灌木深扎土壤。這是一些產業園區的照片。第三點,綠化公路、美化防護林體系。當地針對315國道、青藏鐵路沿線防沙治沙面臨的問題,通過節水灌溉、人工植樹造林、圍欄管護等措施,建立以喬、灌木為主的公路綠化、美化防護林體系。以上是鐵路公路兩旁綠化建設的圖片。四是通過創新,實施節水灌溉。集中開展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還有以灌區骨干渠工程改造、噴微灌工程為主要內容的節水工程,以達到節水增效的目標。

而今,經歷了三十多年的防沙治沙接力,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再到基本建成防風固沙林和農田防護林生態安全屏障,治理的效果已經變成了圖片中所展示的模樣。這是一輩輩治沙人前赴后繼,才獲得的寶貴財富。

荒漠是“天生”的,屬原生地理景觀,發揮著重要的生態功能,需要合理的開發利用,不需要人類過分的干預。要防治的是“荒漠化”,也就是讓那些本不該是荒漠的地方恢復到原來的面貌,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因地制宜、因害設防、調動各方力量,開展系統治理、科學治理,重建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來源: 結合工作收集資料編輯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