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寫雨,或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溫潤,或是“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的輕快,我們喜歡綿綿細雨,樂于聽雨頌雨,享受著雨帶來的滋潤與清爽,然而雨姑娘并不是永遠都如此溫婉,當她的“洪荒之力”爆發后,也會有“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的突然,“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的滂沱,引起洪水、泥石流等災害,對我們的生活生產產生巨大的影響,面對雨姑娘的洪荒之力,我們該如何應對。
暴雨,顧名思義就是降水量和降水強度很大的雨。我國氣象上規定24小時降水達50.0~99.9毫米為暴雨。
2016年7月9~11日,海南州出現了暴雨天氣過程 ,至7月11日08時全州共有98個測站出現了降水,其中出現50毫米降水量的氣象站35個;出現25毫米降水量的氣象站20個,最大降水中心在貴南縣塔秀鄉,降雨量為138.8毫米;共和縣德勝村降雨量為126.0毫,2站降水量突破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極值。此次降水過程造成海南州多處道路塌方、中斷,涵洞、橋梁、水利防洪工程被沖毀,大范圍的草場、農田、林地被淹沒,此次過程甚至導致兩死兩傷的災情發生。
暴雨是洪水暴發、泥石流災害的罪魁禍首,面對它們的來勢洶洶,我們需要冷靜對待。
洪水本義 “共水”。意為“多條水流匯合在一起”。一個地區短期內連降暴雨,河水猛烈上漲,漫過堤壩,淹沒農田、村莊,沖毀道路、橋梁、房屋,導致洪水災害的發生。“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洪水是世界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它如同猛獸,淹沒草地與糧田,吞噬人類與牲畜,沖毀建筑與工程。
受到洪水威脅,如果時間充裕,應按照預定路線,迅速向安全地方轉移,或結合自身所處的位置和條件,冷靜地選擇最佳路線撤離;洪水來得太快,已經來不及轉移時,要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屋、大樹、高墻,做暫時避險,等待援救。千萬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帶電的電線桿、鐵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頂;如洪水繼續上漲,暫避的地方已難自保,則要充分利用準備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門板、桌椅、木床、大塊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如果已被洪水包圍,要設法盡快與當地政府防汛部門取得聯系,報告自己的方位和險情,積極尋求救援。;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盡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東西,尋找機會逃生。;發現高壓線鐵塔傾斜或者電線斷頭下垂時,一定要迅速遠避,防止直接觸電或因地面“跨步電壓”觸電。
泥石流是山區溝谷或斜坡上由暴雨、冰雪消融等引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巨石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常與山洪相伴,其來勢兇猛,在很短時間里,大量泥石橫沖直撞,沖出溝外,并在溝口堆積起來。泥石流的破壞性很強,沖毀道路,堵塞河道,甚至淤埋村莊、城鎮,給生命財產和經濟建設帶來極大危害。它是一股泥石洪流,瞬間爆發,是山區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泥石流的形成條件是地形陡峭,松散堆積物豐富,突發性、持續性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的流出。在溝谷內逗留或活動時,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轉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在戶外活動時要留心周圍環境,特別警惕遠處傳來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異常聲響,這很可能是即將發生泥石流的征兆。發現泥石流后,要馬上與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兩邊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絕對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溝內住地,應等待一段時間。
生活中,我們不免總會遇上暴雨天氣,阻礙我們出門的腳步,淋散我們游玩的計劃,但是在這個科技不斷進步的社會,天氣預報的模式越來越多,準確度也越來越高。暴雨有危險,出行需謹慎。“兵草未動,預報先行”。我們制定出行計劃時應多關注天氣預報,尤其是戶外野營等更是要關注天氣變化。
暴雨引發的災害不計其數,深受其害的人群更是不計其數,在災難還未來臨之前,應該多學習自救知識,避免用時方恨少的遺憾。面對洪荒之力,等待求救,更需自救。
來源: 青海省海南州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