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的最強高溫過程正影響我國多地或將遭遇同期罕見高溫!7月20日,我們已經迎來了今年的入伏。高溫高濕的天氣下,中暑,中風等疾病頻頻發生,證明“熱得要命”真不是一句玩笑。
對于年老體弱或存在基礎慢性病的人群,對高溫環境適應能力弱,尤其是我們的廣大糖友們,如何能夠平穩健康度過三伏天,還真是有一些注意事項,今天與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三伏天-**糖尿病患者的三重挑戰
**1、血糖波動高溫對代謝的影響:**胰島素吸收加快,高溫皮下血液循環加速,可能導致胰島素(尤其是短效胰島素)吸收過快,引發低血糖風險。
**能量消耗增加:**高溫時人體散熱需求增加,基礎代謝率可能升高,糖分消耗增多,易出現血糖波動。
**脫水與血液濃縮:**出汗增多若未及時補水,會導致血液濃縮,血糖值相對升高,嚴重脫水還可能引發應激反應,促使升糖激素(如腎上腺素、皮質醇等)分泌,進一步升高血糖。
飲食與生活變化:炎熱可能導致食欲減退,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誘發低血糖,或轉而攝入高糖冷飲、水果,導致餐后高血糖。
**運動量減少:**因高溫減少戶外活動,能量消耗降低,血糖可能升高。
**睡眠與應激因素:**高溫影響睡眠,睡眠不足會升高皮質醇水平,增加胰島素抵抗。炎熱還易引發煩躁、焦慮,應激激素分泌可能干擾血糖穩定。
2、****脫水中暑脫水時血液容量減少,血糖濃度相對升高,易引發高血糖甚至高滲性高血糖狀態,嚴重時可危及生命。中暑時身體處于應激狀態,腎上腺素、皮質醇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進一步升高血糖。
**糖尿病并發癥風險增加:**1型或胰島素嚴重缺乏的2型糖尿病患者,脫水可能加速脂肪分解,產生酮體,誘發DKA。
心血管負擔加重:脫水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加上高血糖對血管的損傷,易誘發心梗、腦卒中等急性事件。
**腎功能受損:**脫水可能導致腎血流減少,疊加糖尿病腎病基礎,增加急性腎損傷風險。
**自主神經病變:**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自主神經病變,出汗功能受損(如無汗或局部多汗),導致散熱困難,更易中暑。
感知能力下降:神經病變可能減弱對口渴和高溫的敏感度,延誤補水時機。
電解質紊亂與代謝惡化:出汗過多丟失鈉、鉀等電解質,而高血糖引起的滲透性利尿會加重電解質紊亂,導致心律失常或乏力。
**3、感染風險高血糖環境促進病原體生長:**高溫導致食欲下降、作息紊亂,可能影響規律用藥或飲食控制,血糖波動增大。持續高血糖會削弱白細胞的吞噬和殺菌能力,同時成為細菌、真菌(如念珠菌)的理想培養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易引發泌尿系統感染。
**高溫高濕環境助長微生物繁殖:**出汗增多、皮膚潮濕,尤其皺褶部位(腋下、腹股溝、足部)易滋生細菌或真菌。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周圍神經病變,對瘙癢、疼痛不敏感,可能導致小傷口潰破后繼發嚴重感染(如糖尿病足)。
**食物易變質:**夏季食物保存不當易引發胃腸道感染(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較低,感染后病情可能更嚴重。
血液循環與免疫系統受損: 長期高血糖損害血管內皮,導致局部血流減少,感染后傷口愈合延遲。
三伏天-糖尿病患者咋應對三重挑戰
1、****血糖監測與藥物管理注意血糖波動:建議增加血糖監測頻率,尤其是外出或運動前后。血糖儀存放要避免高溫或陽光直射影響準確性。若血糖持續異常(如空腹>7mmol/L或隨機血糖>10mmol/L且反復出現),應及時就醫排查原因。
藥物儲存與使用:胰島素、口服藥等需避光、避高溫(胰島素未開封時需冷藏,已開封的避免超過30℃)。外出攜帶藥物時使用保溫袋(避免直接接觸冰袋)。嚴格遵醫囑用藥,不可自行調整劑量。
警惕低血糖: 高溫下出汗、心慌等癥狀易與低血糖混淆,需及時測血糖確認。隨身攜帶糖果或葡萄糖片,以備急需。
2、****科學補水與飲食調整足量飲水,每天飲水1.5~2升(心腎功能正常者),以白開水、淡茶為主,避免含糖飲料(如可樂、果汁)或酒精。建議少量多次飲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
3、****飲食清淡易消化多吃綠葉蔬菜、瓜類(如苦瓜、黃瓜)、低糖水果(如草莓、櫻桃)。適量補充優質蛋白(魚、豆制品),避免油膩、高鹽食物(如燒烤、腌菜)。定時進餐,避免因食欲差而漏餐導致血糖波動。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變質食物,防止腹瀉或嘔吐導致血糖波動。
**4、防暑降溫與日常防護避免高溫時段外出:**盡量在早晨或傍晚活動,避開10:00~16:00的烈日時段。外出時戴遮陽帽、穿淺色透氣衣物,隨身攜帶防暑物品(如小風扇、濕巾)。
**合理適量運動:**選擇早晚涼爽時段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等輕度運動,避免劇烈運動,運動后及時補充水分。運動前后注意監測血糖。
足部護理: 三伏天易出汗,每天檢查雙腳有無破損、感染,保持清潔干燥。穿透氣吸汗的棉襪和寬松鞋子,避免赤腳或穿涼鞋以防外傷。
**5、警惕并發癥與急癥預防中暑:**頭暈、惡心等中暑癥狀可能掩蓋低血糖,需立即轉移到陰涼處,補充含鹽飲品(如淡鹽水)并監測血糖。若出現頭暈、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癥狀,或血糖異常升高、中暑等情況,需及時處理并就醫。
**防治感染:**高溫高濕易引發皮膚感染(如真菌感染)、尿路感染等,注意個人衛生,出現紅腫、瘙癢及時就醫。注意足部護理,防止外傷感染。高溫易出汗,需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光腳沙灘或地面高溫可能燙傷足部,且糖尿病患者傷口愈合慢。
**酮癥酸中毒(DKA)預警:**如出現呼吸深快、惡心嘔吐、腹痛、意識模糊,可能為DKA,需立即送醫。
**6、其他注意事項空調使用:**避免直吹,室內外溫差不宜超過5~8℃,防止感冒或血糖波動。
情緒管理: 高溫易煩躁,保持心態平和,避免應激性血糖升高。保證睡眠,可適當午休。調節情緒避免煩躁焦慮,通過冥想、聽音樂等方式放松。
最后,我也要對家有糖尿病人的家屬們說兩句:很多糖友都是中老年人,愿意節儉過日子,舍不得用空調,電扇避暑。這樣就增加了熱射病即中暑的風險,作為他們的家人,如果發現中暑,一定要簡單處理后及時就醫:首先要做的是降溫、脫離熱源;需要合理補水,但不建議大量引用涼水,容易導致人體出現稀釋性低鈉血癥,也就是俗稱的“水中毒”。喝水要少量、多次,分口喝,適當加些鹽會有更好的效果;中暑后患者避免對空調進行直吹,因為會出現毛細血管迅速收縮,患者會伴有明顯的寒戰,體溫驟增的情況。
都 健?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導師
?第三屆“遼寧名醫”
?入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
?沈陽市高層次領軍人才
來源: 都健健康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