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單位的新老援藏干部完成交接,大家在囑咐“注意安全”時,不約而同聊起了高原反應。這一話題讓我想起了前年一位呼吸科同事赴西藏參加義診的經歷——她是呼吸道疾病經驗豐富的醫生,卻在途中突發較嚴重的高原反應,不得不一路攜帶氧氣瓶緩解癥狀。因為是呼吸科的大夫,同事私下調侃 “到底是去義診的,還是被反過來治療的?”
什么是高原反應?
高原反應,又稱高山病,是指人在進入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區后,由于氧氣濃度驟減,出現一系列以缺氧為主的生理不適癥狀。尤其是短時間內快速進入高原,發生率更高。
有哪些常見癥狀?
頭痛、頭暈、失眠
呼吸困難、胸悶、心悸
惡心、嘔吐、食欲減退
乏力、嗜睡、手腳麻木
嚴重者可能出現高原肺水腫或腦水腫,危及生命
能否通過肺功能判斷高原反應?
門診中常有人咨詢:我來做個肺功能檢測,幫我看看我會高反嗎?
我回答:肺功能差確實風險更高,但肺功能正常并不代表安全。
男性、肥胖者及高體力活動者更易發生,個體差異極大: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身體狀態下也可能有不同反應
能否提前預防?
可以嘗試,但無法徹底避免。比如一些朋友會提前1~2周服用紅景天,幫助機體逐步適應。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
- 紅景天不是“保險藥”,效果因人而異!
- 公立醫院不配售此類藥物,別白跑一趟醫院!
- 患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或服用特殊藥物者,使用前應咨詢醫生,勿盲目服用!
到達高原后有哪些具體注意事項?
避免劇烈運動:不宜奔跑、爬坡,減少耗氧量
多休息:避免洗澡,其實主要是怕感冒
飲食清淡:避免暴飲暴食,減少胃腸耗氧,避免與高反消化道癥狀重疊
保持平和心態:避免緊張情緒,穩定心率和呼吸節律
隨時觀察癥狀:如出現劇烈頭痛、呼吸困難、意識模糊,應立即吸氧并下撤
我個人的“登高紀錄”是在攀登玉龍雪山時突破了4000米,那風光至今令人難忘。但高原反應的隱匿性和突發性,真的不可小覷。無論是旅游、出差還是長期工作,希望這篇文章能為你或身邊將前往高原的人提供一份科學、實用的參考。
來源: 自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