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大暑是夏季最后一個節氣,也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古人云:“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此時暑氣蒸騰,萬物繁茂,正是“濕熱交蒸”的時節。
大暑詩詞賞:
1《大暑》宋·曾幾
“赤日滿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提醒我們防暑降溫的重要性。
2 《消暑》唐·白居易
“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心靜自然涼,養生先養心。
耳鼻喉健康“防暑三部曲”
耳朵:防潮防摳,遠離“游泳耳”
夏季高溫高濕,耳道環境類似“熱帶雨林”,真菌(如曲霉菌)繁殖速度加快,易引發外耳道炎。若處理不當,可能擴散至中耳。
升級版貼士:
游泳后護理:用白醋+酒精(1:1)棉簽輕擦外耳道,天然殺菌(皮膚破損禁用)。
中醫妙招:按摩耳垂后翳風穴(耳垂后方凹陷處),每天3分鐘,改善耳部血液循環。
鼻子:空調鼻炎?試試“三洗法則+”
研究顯示,空調濾網未清潔時,每平方厘米含霉菌超1000個!是誘發鼻炎的“隱形殺手”。
升級版貼士:
精油防護:在空調出風口掛尤加利精油棉片,緩解鼻塞(孕婦慎用)。
飲食輔助: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刺梨、獼猴桃,增強鼻黏膜修復力。
喉嚨:冷飲一時爽,咽炎火葬場
案例警示:
2023年《耳鼻喉科雜志》研究指出,連續3天每日飲用冰飲超過500ml,咽喉充血風險增加47%!
升級版貼士:
急救食譜:冬瓜薏米老鴨湯(加兩片陳皮),清熱潤喉不傷脾。
穴位按壓:按壓手腕外側的陽溪穴(拇指上翹時凹陷處),緩解咽痛。
大暑節氣養生擴展
大暑必吃“三寶”
1、伏羊湯(北方習俗):羊肉+生姜燉煮,“以熱制熱”排汗祛濕。
2、仙草凍(南方特色):涼粉草熬制,含天然多糖,解暑降火。
3、西瓜翠衣飲:西瓜皮白色部分煮水,含瓜氨酸,預防暑熱頭暈。
食譜附贈:
?薄荷綠豆粥:綠豆50g+粳米30g+鮮薄荷葉10片,煮至開花,冷藏后食用。
防曬妙招:從“頭”到“喉”全防護
1 物理防曬:
寬檐帽+UV400太陽鏡(預防日光性鼻炎和耳部曬傷)。
穿淺色棉麻衣,領口噴薄荷純露降溫。
2化學防曬:
耳后、頸部等易忽略部位需補涂防曬霜(每2小時一次)。
曬后修復:蘆薈膠+洋甘菊精油冷敷發紅部位。
3中醫防曬:
飲用“防曬茶”:綠茶3g+玫瑰花5朵+沙棘果10粒,抗氧化防紫外線損傷。
大暑健康特別提醒,24小時防護時間表
晨間6-8點:開窗通風,避免中午濕熱空氣入侵。
午后13-15點:空調溫度不低于26℃,加濕器濕度保持在50%-60%。
晚間21-23點:用40℃艾草水泡腳,引火下行防咽痛。
高危人群預警
兒童:游泳后需專用耳道干燥劑(藥店可購)。
老年人:空調房放一盆水,預防鼻黏膜干裂出血。
熬夜族:睡前含服蜂蜜枇杷膏,修復咽喉黏膜。
“大暑不暑,五谷不鼓。”炎熱雖難耐,卻是萬物生長的關鍵期。順應節氣,護好耳鼻喉,方能“暑”你健康!
來源: 鄭州民生耳鼻喉醫院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