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來臨,蚊子又開始“猖狂”出動。為什么有些人特別招蚊子,有些人卻很少被叮咬?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消殺所媒介生物控制室主任、副主任技師趙奇說,蚊子選擇叮咬對象的關鍵因素并非血型、性別或長相,而是人體散發的氣味。

蚊子對人體散發的乳酸、氨及其他代謝產物的組合氣味格外敏感。趙奇介紹,這些物質單獨存在時不會吸引蚊子,但當它們混合形成特定氣味時,就會激發蚊子的“食欲”,使其鎖定目標發起攻擊。

蚊子叮咬后不僅會引起皮膚紅腫、瘙癢,更危險的是可能感染登革熱、瘧疾、乙型腦炎等傳染病。趙奇說,我國常見的蚊子種類主要包括庫蚊和伊蚊:庫蚊主要傳播流行性乙型腦炎、絲蟲病等;伊蚊(如白紋伊蚊,俗稱“花蚊子”)是登革熱、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熱等疾病的主要傳播媒介。

如何減少被蚊子叮咬?趙奇建議,保持皮膚清潔:出汗后及時清洗,減少乳酸等代謝物的殘留。使用驅蚊產品:如含避蚊胺(DEET)、驅蚊酯(IR3535)等成分的驅蚊液。減少環境積水:蚊子在積水中繁殖,及時清理家中及周邊的積水容器。穿淺色長袖衣物:深色衣物更易吸引蚊子,長袖可減少暴露皮膚。

目前正值夏季蚊蟲高發季節,河南疾控《健康半月談》拍攝系列科普視頻,提醒大家,夏季蚊蟲活躍,做好個人防護至關重要,尤其是嬰幼兒、孕婦等易感人群更需注意防蚊措施,避免蚊媒傳染病風險。

來源: 大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