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延安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延安市科技館聯合舉辦“千蟲共舞 萬象共生”昆蟲標本主題展覽活動,集中展出了鞘翅目:甲蟲;鱗翅目:蝴蝶、蛾子;雙翅目:食蚜蠅、食蟲虻;螳螂目:螳螂;直翅目:蟋蟀、螽斯、蝗蟲;半翅目:蟬;革翅目:蠼螋;?目:竹節蟲;膜翅目:蜜蜂、胡蜂、熊蜂;廣翅目:齒蛉等10個目近百余種珍稀昆蟲標本。這場為期一個月的科普盛宴,通過“科研 + 科普”的深度融合,生動詮釋了昆蟲世界與人類命運的共生關系。這些標本不僅是精美的展品,更是延安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保護專業研究成果的生動體現。學院的師生們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精湛的昆蟲標本制作技術,將這些昆蟲標本以最完美的姿態呈現給觀眾。此次展覽宛如一扇通往微觀昆蟲世界的窗口,讓公眾得以近距離領略昆蟲的奇妙與生態的奧秘。
我們都知道昆蟲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于維持生態平衡意義重大,尤其在傳粉授粉、物質循環、能量流動等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蝴蝶、蜜蜂等昆蟲是花粉的傳播者,促進了植物的繁殖和生長;甲蟲則是分解者,幫助分解有機物質,維持著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螳螂作為捕食者,控制著害蟲的數量,對生態平衡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通過這次展覽,我們希望公眾能夠感受昆蟲之美,更加直觀地了解到昆蟲在生態系統中的多樣性和重要性,加深對生物多樣性的理解與保護意識。
此次昆蟲標本展覽,是延安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積極踐行“科研服務社會”理念的一次生動落地。通過將專業知識融入科普實踐,學院不僅助力了物種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更有效普及了昆蟲科學知識。同時,這也是校館協同推進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探索。延安市科技館作為重要的公共科普服務平臺,充分發揮了其面向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的科普主陣地作用,依托其專業的展覽策劃能力、廣泛的受眾覆蓋面和豐富的科學教育活動組織經驗,為本次高水平的展覽提供了堅實支撐,有效拓寬了科普合作的內涵與路徑。展望未來,延安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延安市科技館將持續深化合作,匯聚高校科研智慧與場館科普之力,共同守護綠水青山,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貢獻智慧與力量。
來源: 延安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