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毛孩子

“性別密碼”大揭秘

漫步紅山,你是否曾對著一對甜蜜依偎的小動物陷入沉思:“他們長得……好像不太一樣?這真的是一家人嗎?”

別懷疑!動物們之間的“雌雄有別”可不僅僅體現在行為上,更是常常大大方方地寫在臉上、身上、甚至頭上!

今天就讓我們化身“動物偵探”,一起解鎖紅山毛孩子們視覺效果上的“性別密碼”。

“第一案”

氣味與標記......

想分辨考拉的性別?秘訣在胸口!

雄性考拉在胸部中央有一道非常明顯的棕黃色胸腺,能分泌出一種對母考拉來說是“誘惑”的氣味。雄性考拉會把這氣味涂抹在樹上,既是宣告領地“朋友圈”,也是給心儀的雌性考拉發送“求愛信息”。

雌性考拉的胸前則是干干凈凈的潔白一片,沒有這樣的腺體。

省流版

(雄:胸口有黃棕色腺體;雌:胸口潔白)

世界上最大的嚙齒動物水豚,也有和考拉相似的特點,不過是要看鼻子!

成年雄性水豚的鼻部上方長著一個黑亮亮、橢圓形的凸起腺體,像粘了顆油亮的黑豆。這個腺體能分泌特殊氣味液體,用于標記領地和吸引異性。

加油哇,杏仁~

雌性水豚的鼻部上方則較為光滑平坦,沒有這個顯眼的“黑豆”標記。

仔細看鼻子,區別還是很大的

省流版

(雄:鼻上有黑亮腺體;雌:鼻子光滑)

“第二案”

特殊的“身份證”

小麂和獐都是機敏的小型鹿科動物,小麂區分性別主要看“頭頂功夫”。

雄性小麂擁有標志性的小型鹿角,角尖鋒利,靠近基部有一個短分叉。更關鍵的是,角基前部的毛是黑色,并一路向下延伸到前額,形成一個清晰可見的黑色“V”字形標記。

那雌性小麂呢?她們不長角噢,但在前額中央會有一個菱形的黑色斑塊。

“頭頂功夫”這一招,在獐這里就行不通啦,因為無論是雄性獐還是雌性獐,都是不長角的。區別在于,雄性獐子有明顯外露的獠牙。

雌性不光沒有角,也沒有獠牙。

省流版

(小麂:雄有角+V字黑紋;雌無角+額心黑斑

獐:雄有獠牙;雌無)

想區分成年亞洲象的性別,也可以看牙!

成年雄性亞洲象擁有令人震撼的巨大象牙,象牙會明顯突出唇外,長度甚至可達2米,且末端常常微微上翹,威風凜凜。

成年雌象和幼象雖然也長象牙,但通常非常短小,幾乎不突出唇外或者僅突出一點點,不仔細看很難發現~

路麥:并不是沒有牙,只是不明顯~

省流版

(雄:長大牙外露;雌/幼:短小牙或看不見)

紅背須僧面猴和白面僧面猴,都是來自南美洲的靈長類,他們各自都有著讓人啼笑皆非的性別特點。

無論公母,紅背須僧面猴都有一個特別突出的……“子孫袋”。

不過細看還是有很大的區別:雄性的飽滿充盈,雌性的則相對干癟。

看一看,哪邊是雄性哪邊是雌性呀?

白面僧面猴則是看毛色和“臉譜”:雄性通體漆黑,只有臉部是醒目的純白,對比強烈。

雌性體毛是灰褐色,臉上有兩條從眼睛到鼻子的白色垂直線條,胸腹部有時還會帶有橙棕色毛發。

杜杜和花花一家,大家應該都會區分了吧?

省流版

(紅背須僧面猴:看“袋子”飽滿度;

白面僧面猴:雄性黑身白臉,雌性灰褐臉帶白線)

“第三案”

鳥兒的色彩密碼

住在犀鳥園的花冠皺盔犀鳥,最明顯的區別就在它們的“圍脖”——準確地說,是喉囊!

雄鳥有著亮眼的明黃色喉囊,宛如系上了一條奢華領帶。頭部和頸部是純凈的白色,后腦勺還披散著略顯紅色的飄逸毛發。

而雌鳥,喉囊是優雅深邃的鈷藍色,頭部則是統一的深色羽毛,沒有那些張揚的“發絲”。

省流版

(雄:黃喉+白毛紅發;雌:藍喉+深色頭)

犀鳥園還有另外一種雙角犀鳥,辨識度同樣超高!他們最醒目的特征就是頭頂那個巨大、中凹、前端有兩個“犄角”的盔突,像不像戴了個頭盔?

雄鳥擁有熾熱的紅色虹膜,盔突的前端和后端呈現出黑色。

而雌鳥的虹膜則是白色,盔突的前端和后端則是醒目的橙紅色!

無論公母,他們都擁有令人羨慕的濃密“眼睫毛”。

省流版

(雄:紅眼+黑盔角;雌:白眼+橙紅盔角)

高黎貢的美麗雉類白鷴,雄鳥堪稱鳥中“白馬王子”:通體以耀眼的白色為主,上面密布著精致的黑色斑紋,頭頂是蓬松如絲的藍黑色羽冠,臉頰是鮮艷的赤紅色,有著長長的白色尾羽。

相比之下,雌鳥則低調得多,全身是保護色絕佳的橄欖褐色。

省流版

(雄:白底黑紋紅臉;雌:棕褐低調)

要說雌雄差異最最最最最顯著的鳥,小編認為非折衷鸚鵡莫屬,簡直像是兩個不同的物種!

雄鳥全身披著鮮亮奪目的翠綠色羽毛,翅膀邊緣鑲著藍邊,翅膀下方和身體側面則點綴著鮮艷的紅色,紅嘴黑下巴。

雌鳥則完全是一團燃燒的深紅色火焰,僅在胸部和頭部之間有一圈藍紫色的“項鏈”羽毛,翅膀下方是神秘的藍紫色,黑嘴黃眼睛。

這配色,大自然真是把“紅配綠”給玩轉了!

省流版

(雄:翠綠+紅腋;雌:全紅+紫項鏈)

“第四案”

長大后就成了他/她?

說到白眉長臂猿、白頰長臂猿、黃頰長臂猿這幾種不同的長臂猿,幼崽在出生時非常相似,都擁有一身乳白、乳黃色的毛發。

大約在 1-2歲時,毛色會經歷一次顯著的轉變,迅速由淺變深,最終呈現出至近乎全黑的色澤。

變色中的長臂猿幼崽

與此同時,臉頰上也開始顯現出各自物種的特征:黃頰長臂猿幼崽臉頰出現黃色毛發,白眉和白頰長臂猿幼崽則顯現出白色毛發。這個階段的幼猿,無論未來性別如何,在外形上都酷似雄性。

白頰長臂猿父子倆

真正的性別分化發生在6歲左右,也是接近性成熟的關鍵時期:

雌性個體的毛色會經歷一個神奇的逆轉過程:原本深色的毛發逐漸變淺。

白眉長臂猿的雌性最終會披上灰白色的“外衣”;黃頰長臂猿和白頰長臂猿的雌性則會變成金黃色,并且頭頂都會保留一塊清晰可見的、呈梯形的暗褐色冠斑,這是她們成年后的重要標志。

成年雌性白頰長臂猿

雄性個體則維持著深色的毛發不變。

白眉長臂猿雄性保持通體黑色,其標志性的白色眉毛會愈發明顯。黃頰長臂猿雄性同樣保持黑色,并擁有顯著的黃色面頰毛和隆起的簇狀冠毛。白頰長臂猿雄性也是黑色為主,搭配著白色的面頰毛以及隆起的簇狀冠毛。

黃頰長臂猿一家

成年的白眉長臂猿(左雄右雌)

省流版

(幼崽:金燦燦→變黑似小雄猿;

成年雌:變淺色+頭頂褐斑;

成年雄:保持深色)

川金絲猴的性別差異在成年個體上尤為顯著。

成年雄性不僅體型遠大于雌性,最標志性的特征是肩背部覆蓋著長而濃密、宛如金色斗篷的華麗毛發。此外,成年雄性擁有一個獨特的面部特征——在嘴角兩側生有顯著的瘤狀突起。

可不興看到肚子圓圓的金絲猴就以為是孕期雌猴呦

相比之下,成年雌性則體型明顯較小,毛色相對雄性更淺或偏灰調,肩背部的金色長毛不如雄性發達濃密,且不具有雄性那種明顯的嘴角瘤。

省流版

(雄:嘴角瘤+長背毛;雌:無嘴角瘤)

這些動物獨特的外在特征差異,是他們適應自然、繁衍后代、維系群體的重要生存密碼,遠非簡單的“長相不同”,而是生命演化的精妙策略。

下次來紅山,不妨帶上這份指南細心觀察。當我們能辨別犀鳥喉囊的色彩、認出考拉的胸前標記、看懂長臂猿的毛色變化,對這些神奇生命的理解便會更深一層,也更懂得生物多樣性的精妙與動物家庭的獨特魅力。

來源: 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