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拉近博物館與社區青少年的距離,豐富社區青少年假期文化生活,傳播海洋地質文化,提升青少年保護海洋的意識,7月18日,區文保旅游服務中心(古林古海岸遺跡博物館)走進大港街福華里社區,通過“科普講座+實物展示+創意涂色”等形式,讓青少年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古海岸遺跡的魅力。

活動伊始,宣教老師通過精心準備的PPT和實物標本,圖文并茂地向大家講解了貝殼堤的形成過程、渤海灣西岸沿海平原距今約6000年以來的海陸變化以及我們的祖先在這片土地上勞作奮斗的歷史。“原來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在幾千年前還是一片海洋啊!”許多孩子驚嘆道。隨后,宣教老師展示了硨磲、玳瑁、菊石化石等館藏標本的圖片及大白蛙螺、鸚鵡螺、侏儒唐冠螺等實物標本,引發了大家的濃厚興趣。通過介紹這些珍稀海洋生物標本的生活習性、外形特征等,大家更加深刻懂得了保護海洋、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講座結束后,博物館工作人員準備了各式各樣的貝殼線描畫和彩色畫筆,邀請孩子們發揮創意,為貝殼畫涂上繽紛色彩。孩子們認真挑選自己喜歡的貝殼圖案,用稚嫩的小手描繪著自己想象中的海洋世界,活動現場歡聲笑語,完成的貝殼畫作品色彩斑斕,展現了大家的無限創意。創作完成后,宣教老師還為大家發放了渤海灣常見的貝殼,孩子們愛不釋手,紛紛表示今天收獲很大,學到了很多平時在課堂中學不到的知識。

此次活動,不僅是一場知識的盛宴,更是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當遠古的貝殼化石與現代的彩筆相遇,當專業的海洋知識與社區居民的熱情交融,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文化的傳承,更是科普教育最生動的實踐。未來,古林古海岸遺跡博物館將繼續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形式,推出更多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讓這些承載著億萬年記憶的海洋瑰寶走出展柜,走進社區,走入每一位市民的生活。讓我們共同期待下一次的相遇,繼續探尋那些埋藏在時光深處的海洋奧秘,守護這片蔚藍的文明印記。

來源: 古海岸遺跡博物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