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來臨,蚊蟲不僅會帶來嗡嗡的噪音干擾,更會通過叮咬傳播多種疾病,如瘧疾、登革熱、基孔肯雅熱等病毒感染。做好蚊蟲預防,既能避免瘙癢不適,也能降低健康風險。以下是實用的防蚊方法,從環境治理到個人防護,全方位幫你遠離蚊蟲困擾。

一、環境治理減少蚊蟲滋生

蚊子的幼蟲(孑孓)離不開水,尤其是靜止的積水。想要減少蚊蟲數量,首先要清除它們的“繁殖基地”。

(一)及時清理積水

定期檢查家中花盆托盤、空調接水盤、水桶、廢舊輪胎等容易積水的地方,每周至少清理一次,保持干燥;戶外的坑洼、排水溝也要及時疏通,避免積水囤積。

(二)保持環境整潔

雜草、垃圾堆積處容易吸引蚊蟲棲息,定期打掃庭院、陽臺,修剪雜草,密封垃圾桶,減少蚊蟲藏身之處。

(三)處理水生植物

如果養有富貴竹、荷花等水生植物,需每周更換清水,并沖洗根部,避免幼蟲滋生。

二、做好個人防護

(一)穿著防護

外出時盡量穿長袖上衣和長褲,選擇淺色衣物(蚊子對深色和暖色調更敏感),衣物材質以透氣、緊密為宜,減少蚊蟲穿透叮咬的可能;同時在裸露皮膚上涂抹含避蚊胺、避蚊酯的驅蚊液。

(二)使用驅蚊產品

在暴露的皮膚或衣物上涂抹驅蚊劑,注意按照說明使用,兒童需選擇濃度適宜的產品,避免接觸眼、口、鼻。

避開蚊蟲活躍時段,蚊子多在清晨和傍晚(尤其黃昏)活動頻繁,此時盡量減少在草叢、樹林、水邊等蚊蟲密集區域長時間停留。

三、居家防蚊

(一)安裝物理屏障

門窗加裝紗窗、紗門,檢查是否有破損,及時修補;夜間睡覺使用蚊帳,尤其適合兒童和孕婦。

(三)合理使用滅蚊工具

電蚊拍可直接殺滅飛蚊,使用時注意避開易燃物;滅蚊燈適合放在黑暗、通風的角落,利用燈光吸引蚊蟲并電擊消滅,但需定期清理內部蚊蟲尸體。

(四)謹慎使用化學滅蚊劑

室內可選擇低毒的蚊香、電熱蚊香液(片),使用時保持通風,避免長時間密閉空間使用;噴灑殺蟲劑時,先讓家人和寵物離開,待藥物揮發后再進入。

四、特殊人群防蚊,需格外注意

(一)兒童:盡量采用物理防蚊(蚊帳、長袖衣褲),如需使用驅蚊劑,選擇兒童專用款,避開手部(防止誤食)和眼周;不要給嬰兒使用含避蚊胺的產品。

(二)孕婦:優先使用蚊帳、紗窗等,避免頻繁接觸化學物質。

(三)老人:由于皮膚敏感度下降,被叮咬后可能反應較晚,需家人協助做好環境防蚊,及時處理家中積水。

五、出現這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大多數蚊蟲叮咬無需特殊治療,但出現以下情況時,可能是過敏或感染信號,需盡快就診:

(一)叮咬處紅腫持續擴大,超過24小時仍未緩解,或出現水泡、流膿;

(二)瘙癢劇烈,影響睡眠、進食,外用藥物無效;

(三)出現全身癥狀,如發熱、頭暈、乏力、關節痛(可能是蚊蟲傳播疾病的信號);

(四)嬰幼兒、孕婦或過敏體質者被叮咬后反應異常(如大面積皮疹、呼吸困難)。

預防蚊蟲叮咬,關鍵在“主動防御”——從清理積水切斷繁殖鏈,到個人防護減少接觸,再到居家措施筑牢屏障,多管齊下才能讓蚊蟲無處遁形。如果癥狀特殊或持續不緩解,及時尋求醫生幫助是最穩妥的選擇。做好這些,既能安享夏日清爽,也能為健康增添一份保障。

來源: 健康科普大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