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科普潤童心 兵工筑夢育未來--西安工業大學“兵器小鎮”科普實踐隊赴鄉村開展國防科普教育活動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養更多具有國防意識、科技創新能力以及家國情懷的新時代青少年人才,7月8日至17日,西安工業大學“光電礪刃耀童心,兵工啟智繪未來”大學生科普實踐隊前往陜西興平、渭南、三原等地,開展國防兵工科普教育實踐活動,助力鄉村振興。

國防宣講 啟迪未來

7月9日,“光電礪刃耀童心,兵工啟智繪未來”大學生科普宣講團來到了興平市希望小學。首先,實踐隊為孩子們捐贈了生活用品及國防科普讀物等物資,隨后,實踐隊隊員以“時光穿越”為主題,生動講述國防科技的跨越式進步。宣講中,隊員們為孩子們放映國防教育宣傳片并展示殲-20戰斗機模型,有效激發了孩子們對國防知識的強烈興趣,使他們能夠更直觀地領悟兵器的構造及其原理。

圖為實踐隊在興平市希望小學為孩子們捐贈物資及講解國防知識 張鯤沄供圖

科技童行 兵工筑夢
7月10日,小學生們走進西安工業大學,實踐隊開展了一系列國防科普活動。隊員們以"小熊警官的防彈衣"為切入點,為孩子們生動講解了非牛頓流體的特性及制作方法,激發孩子們的科學興趣。 在"小小科學家"互動環節,孩子們熱情展示己設計的武器創意圖,實踐隊員則通過實物模型,系統介紹了步槍、坦克等現代武器裝備知識。活動中,孩子們在實踐隊員的指導下成功用玉米淀粉和水制作出非牛頓流體,親身體驗了科學的神奇魅力。

圖為實踐隊員在西安工業大學大學生活動中心為孩子們講解非牛頓流體的及與孩子們合影留念 張鯤沄供圖

校地共建 科普育人

7月11日,實踐隊來到渭南市博物館,開展參觀學習及國防科普教育活動。實踐隊指導教師劉強珺、郭帥代表西安工業大學與渭南市博物館負責人進行授牌儀式,建立暑期社會實踐基地,此次授牌為雙方未來合作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科普活動中,實踐隊成員以“渭南三圣”典故和華山奇觀為切入點,通過“時空穿越”這一趣味情景設計,成功激發了在場青少年對古代時間記錄方式的好奇心;隨后,開展了“時間感知測驗”互動游戲。在科普環節,實踐隊結合視頻講解與實物展示,詳細闡釋了水鐘、圭表等古代計時器的工作原理,并系統講解了日晷的制作流程,孩子們在實踐隊員的悉心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日晷的制作。活動中,實踐隊員展示了99A主戰坦克的精密模型,深入講解了其機械結構和作戰原理,使孩子們對現代武器裝備的科技水平有了直觀的認識。最后,實踐隊員與孩子們共同參觀了渭南市博物館,進行了深入的現場教學。

圖為在渭南市博物館舉行授牌儀式及實踐隊隊員為孩子們講解計時知識 張鯤沄供圖

活動結束之后,實踐隊員對博物館工作人員及參與活動的學生進行了調研和訪談,大家紛紛表示此次國防科普活動非常有意義,受益匪淺。

童心探科 知行相長

7月12日至7月16日,實踐隊前往三原縣東周兒童村開展科普實踐活動。實踐隊抵達后與兒童村負責人座談,并參觀了兒童村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了解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情況,為后續活動做好充分準備。在為期五日的實踐活動中,實踐隊員向孩子們講解了測高及急救知識、開展莫比烏斯手環和伯努利原理實驗,并介紹了古代計時知識。實踐環節,通過測高及急救知識操作演練提升孩子應變能力;通過制作莫比烏斯環手環和“紙片飛行”實驗,讓科學知識更具體,使孩子體會數學魅力。此外,實踐隊員為孩子們介紹了日晷、漏刻等計時技術,幫助孩子掌握時間計量方法、增強時間管理意識。此次實踐,隊員們針對去年實踐中的問題進行了改進,科普效果顯著提升。

圖為實踐隊員在三原縣兒童村為孩子們講授知識和游戲互動及合影留念 張鯤沄供圖

此次實踐活動是依托西安工業大學“兵器小鎮”國家級科普中心開展的連續第四年國防科普實踐活動。此次活動采用“科技下鄉”的實踐形式,開展科普宣講、現場實踐、互動交流、調研訪談、物資捐贈等活動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多方式推動科普助推鄉村振興。此外,實踐隊員在拓展自身知識領域的同時,向青少年普及國防科技知識,傳播愛國精神,激發他們對科技與國防的興趣,樹立了青少年“科技強國”的理念,增強民族自豪感,立志為祖國的繁榮與安全貢獻青春力量。 (通訊員 劉強珺 郭帥 秋偉妮 楊悅欣 王雨彤)

來源: “兵器小鎮”科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