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傳電"進鄉村:當無線電能傳輸技術遇上少年科學夢
在石家莊市鹿泉區李鎮張堡村的活動中心里,一束懸浮的燈帶突然亮起——沒有電線連接,卻能穩定發光。這不是魔術,而是河北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氣之光”科普宣講團帶來的“隔空傳電”實驗現場。2025年夏,電氣之光”科普宣講團帶著自主研發的無線充電科普教具走進鄉村,采用“原理演示+動手實踐”的模式,讓前沿電氣技術在孩子們心中落地生根。
看不見的“能量橋梁”“不用電線,電怎么‘跑’到手機里?”,科普隊員請出“神秘嘉賓”——特斯拉線圈。當電流通過線圈,尖端瞬間激發出藍色電弧,隔空點亮了小燈泡。“這就是‘無線傳電’的雛形!”隨后,演示來自全向無線電能傳輸裝置,環形底座通電后,懸浮的燈帶在空中穩定發光,仿佛被無形的力量托舉。從特斯拉的百年構想,到如今的無線充電技術,科學探索的脈絡在生動比喻中變得清晰。
“親手點亮‘科學之光’環節中,科普隊員先為小朋友們分發無線電能傳輸實驗裝置部件,隨后一步步引導大家動手操作,示范如何用漆包線繞制發射線圈與接收線圈,再講解電源接口與發光二極管的連接要點。待所有人完成連接,統一接通電源,孩子們手中的紅色發光二極管僅憑線圈隔空相對便陸續亮起,活動中心響起歡呼。這場實踐讓孩子們在觸摸與觀察中,將抽象的電磁感應原理化為掌心可感知的現象,探索科學的興趣也愈發熾熱。
從鄉村望向科技遠方 “你們覺得無線充電還能用到哪里?”科普隊員播放了無人駕駛電動汽車動態無線充電的視頻,電動汽車駛過路面,就能自動充電。“以后村口的路也能這樣嗎?”一個孩子好奇地問。這個問題引發了熱烈討論,“給爺爺的電動輪椅裝無線充電!”“讓無人機在空中充電!” 活動最后,孩子們把對未來的想象畫在紙上,有的畫了會無線充電的電視,有的設計了能給掃地機器人供電的無線供電裝置。這些稚嫩的畫筆,正勾勒著科技與生活交融的未來。
正如“電氣之光”科普宣講團的初衷,“科學普及不是灌輸知識,而是點燃好奇。”當鄉村孩子親手點亮無線充電的發光二極管,光芒里不僅有電磁原理的奧秘,更有對未知世界的向往——這或許就是科普最珍貴的“能量傳遞”。
來源: 電氣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