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咱們身體里最大的“解毒能手”,負責代謝藥物、解毒、合成蛋白質等重要工作。但它也是最容易被藥物傷害的器官之一。藥物性肝損傷(DILI)已經成為全球最常見的藥物不良反應之一,每年都有很多人因此住院,甚至危及生命。

一、肝臟:最容易被藥物“傷害”的器官

肝臟是藥物代謝的“主戰場”,90%以上的藥物都要經過肝臟代謝。雖然這個過程保護了其他器官,但肝臟自己卻暴露在高濃度的藥物中。如果藥物本身有毒性,或者代謝過程中產生了有毒物質,就會對肝細胞造成損傷。

舉個例子,像對乙酰氨基酚(一種常用的退燒藥)如果服用過量,就會在肝臟里產生一種叫“NAPQI”的有毒物質,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急性肝衰竭。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有些人更容易受到藥物的傷害。比如,遺傳因素、年齡、基礎疾病(如肝病、糖尿病等)、營養狀況等都會影響肝臟的代謝能力,增加藥物性肝損傷的風險。

二、這些常用藥可能悄悄傷肝

1. 解熱鎮痛藥**:**對乙酰氨基酚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退燒藥和止痛藥,但它也有很強的肝毒性。如果過量服用,或者長期使用,可能會導致急性肝衰竭。記住:用藥一定要遵醫囑,不要自己隨意加量!

2. 抗生素**:**四環素、紅霉素、氧氟沙星等抗生素都可能對肝臟造成損傷。雖然青霉素類藥物相對安全,但每個人體質不同,仍有可能出現肝損害。

3. 抗癲癇藥**:**苯妥英鈉、卡馬西平等抗癲癇藥物對肝臟的毒性比較明確,長期使用需要定期檢查肝功能。

4. 抗結核藥**:**異煙肼、利福平等抗結核藥物雖然能治療結核病,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嚴重肝損傷,甚至急性肝衰竭。

5. 中草藥**:**一些傳統中藥,比如何首烏、雷公藤等,雖然有療效,但長期或過量使用也可能傷肝。中藥≠無毒藥,用藥也要謹慎!

三、藥物性肝損傷的表現與預防

癥狀可能不明顯,但要警惕!

早期癥狀可能包括:

1. 感覺沒力氣、不想吃飯

2. 惡心、肚子脹

3. 右上腹(肝臟的位置)隱隱作痛

如果病情加重,可能出現:

1. 黃疸(皮膚、眼睛發黃)

2. 皮膚瘙癢

3. 手掌發紅(肝掌)

如果不及時治療,嚴重時可能導致肝硬化、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預防藥物性肝損傷,記住這幾點:

1. 遵醫囑用藥**:**嚴格按照醫生的處方用藥,不要自己隨便加量或延長用藥時間。

2. 避免濫用藥物**:**不要隨便吃保健品、減肥藥、中藥等,尤其是不確定是否有肝毒性的藥物。

3. 定期檢查肝功能**:**如果長期服藥,一定要定期檢查肝功能,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4. 注意個人體質**:**如果有肝病、酗酒、營養不良等情況,用藥時更要小心,最好提前告訴醫生。

5. 身體有異常及時停藥**:**用藥過程中如果感覺身體不適,比如惡心、乏力、皮膚發黃等,要及時就醫,不要硬扛。

總結:用藥安全,從保護肝臟開始。藥物性肝損傷是一個可以預防的問題,關鍵在于提高用藥安全意識。記住,“是藥三分毒”,再好的藥也有副作用。合理用藥、安全用藥,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的“解毒能手”——肝臟!

來源: 黃博士聊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