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礦的開采主要分兩大類:一類為脈金礦,又稱山金礦、內生金礦;另一類為砂金礦,又稱外生金礦。從世界采金史來看,大多數國家都是從采淘砂金開始的。中國采金活動始于商朝,脈金的開采時代遠遠晚于砂金,大約起于唐代、宋代之間。

古代采金:古代金礦的開采以砂金為主,采礦和選礦通常是同時進行的,所以史料中常將"采淘"或"淘采"二字連用,也就是在砂中淘金,又分為“水砂中”淘洗的砂金和“平地掘井”開采的砂金兩種。主要工具有淘金簸子、流板和鐵锨等。

古人除了淘金沙,就是以燔火爆石法采金。首先用燃燒的木頭燒礦石,然后潑以冷水,礦石熱脹冷縮就會爆裂破碎。采金者再將其研磨成粉,以水用碗篩淘。這種淘金方法是古代人采巖金的主要方法。在招遠羅山東麓的一些古老礦洞中仍殘留有灼燒的痕跡,洞底殘存木炭、木錘、鐵鑿和泥碗、陶碗等遺物。

近代采金:70年代以前,多數金礦無正規的開采方案,見到礦體,邊探邊采。其主要開拓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適用于山坡地區的平硐和接力小盲豎井開拓;另一種是利用平地和半山區丘陵地帶的接力小豎井開拓。井下運輸主要靠人工搬運,工具是提籃和手推車。

現代采礦已經實現了機械化和數字化。開拓方式分為單一開拓法和聯合開拓法兩類。采掘工具是鑿巖機,采區出礦用電耙子、裝礦用裝巖機,井下運輸設備主要有礦車、電機車等。提升有卷揚機和罐籠。自動化監控系統能夠直觀地在電視屏幕上展現礦山生產的全過程。

來源: 煙臺市城市規劃展示館(煙臺自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