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作為夏季的收官節氣,恰逢三伏天中伏,此時高溫熱浪裹挾著頻繁降雨,形成典型的“暑濕交蒸”氣候。暑濕之氣易引發中暑、腸胃炎等疾病,養生尤為關鍵。

1.飲食:清淡清熱,健脾祛濕。

大暑時節,脾胃功能受暑濕影響而減弱,飲食宜清淡,忌辛辣、冷飲。多吃荷葉、西瓜、冬瓜等清熱解暑食物;扁豆、薏仁健脾利濕;苦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能祛暑增食欲。

2.起居:調整作息,科學用空調

遵循“夜臥早起”的原則,晚睡不超23點,早6點左右起。午飯后半小時進行30分鐘左右的小憩。空調溫度設26℃左右,睡覺時避免直吹,還要定時通風。

3.運動:選時選法,及時補水

避開高溫時段,早晨或傍晚進行慢跑、瑜伽、太極拳等舒緩運動。運動中少量多次補充淡鹽水或運動飲料,結束后用溫水洗澡。

4.情志:養心安神,調節情緒

高溫天氣易引發煩躁、焦慮等“情緒中暑”癥狀,每天15-30分鐘冥想放松,聽舒緩音樂,培養繪畫、閱讀等興趣愛好,保持心情舒暢。

5.冬病夏治:把握時機,調理身體

大暑陽氣旺盛,是冬病夏治的好時機。可通過三伏貼敷貼肺俞、大椎等穴位;艾灸關元、氣海等穴位;或遵醫囑服用中藥等方式來調理慢性支氣管炎、風濕性關節炎等冬季易發病,達到“春夏養陽”的養生目的。

來源: 河北省健康科學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