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氣候持續變暖,高溫事件在眾多區域的頻次、強度及持續時間均呈現顯著增加趨勢。今年夏季,河南省多地持續出現最高氣溫接近40℃的極端高溫天氣。在此背景下,戶外作業人群的健康風險亟待關注,其中熱射病構成重大威脅。
一、什么是熱射?。?/strong>
熱射病是重癥中暑,屬于高溫相關急癥,具有極高的致死率。是由于人體暴露在高溫高濕環境中,體溫調節功能失衡,產熱大于散熱,導致核心溫度迅速升高,超過40℃,伴有皮膚灼熱、意識障礙 ( 如譫妄、驚厥、昏迷 ) 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礙的急性臨床綜合征。
二、誰更容易成為目標?
1、環境因素:
高溫高濕:環境溫度高、濕度大(影響汗液蒸發散熱)。
通風不良:密閉、不通風的空間。
烈日直射:缺乏遮陽。
熱浪:持續多日的高溫天氣是經典熱射病的主要誘因。
2、個體因素:
年齡:嬰幼兒、老年人(體溫調節能力下降、感知遲鈍、常合并基礎?。?。
基礎疾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甲亢、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皮膚疾病、慢性肝腎疾病等。
脫水狀態:飲水不足、嘔吐腹瀉、大量出汗未及時補充。
某些藥物:利尿劑、抗膽堿能藥(如某些感冒藥、抗組胺藥)、β受體阻滯劑、精神類藥物等(影響體溫調節或排汗)。
過度勞累:高強度體力活動如運動員、軍人、建筑工人、消防員、外賣員,睡眠不足、過度疲勞、酗酒。
對熱不適應:從涼爽地區突然進入炎熱環境。
3、行為因素:
長時間暴露于高溫環境(如戶外工作、運動、封閉車廂內)。
穿著不透氣、厚重的衣物阻礙散熱。
忽視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三、熱射病的診斷
(1) 暴露于高溫、高濕環境
(2) 高強度運動
(3) 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表現(如昏迷、抽搐、譫妄、行為異常等)
(4) 核心體溫>40℃
(5) 多器官(≥2個)功能損傷表現(循環、肝、腎、橫紋肌、胃腸、肺等)
(6) 嚴重凝血功能障礙或彌散性血管性凝血
熱射病診斷具備(1)(2)中任一條,和(3)(4)(5)(6)中任一條,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時,可診斷為熱射病
四、熱射病的危險信號
核心體溫急劇升高:直腸溫度通常> 40℃。
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行為異常、意識模糊、言語不清、煩躁不安、譫妄(說胡話)、抽搐(熱性驚厥)、昏迷。
皮膚改變:經典熱射病可能皮膚干熱發紅;勞力型熱射病初期可能大量出汗,后期也可無汗。
循環系統:心率極快(心動過速)、血壓早期可能升高后期可下降(休克)。
呼吸系統:呼吸急促。
消化系統:惡心、嘔吐。
肌肉:常伴橫紋肌溶解(肌肉疼痛、無力,尿液呈茶色或醬油色)。
凝血功能異常:皮膚瘀點瘀斑、鼻衄、嘔血、便血等。
關鍵:一旦出現高熱+意識障礙(如神志不清、昏迷),無論有無出汗,必須立即、馬上懷疑熱射病并啟動急救!
五、生死時速——急救措施(爭分奪秒?。?/strong>
現場急救(爭分奪秒)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做到脫、泡、測、補、通、靜??焖?、有效、持續地降低核心體溫是搶救成功的關鍵!
脫:同時脫離熱環境,轉移至通風陰涼處或空調環境,脫去多余衣物。
泡:冷水浸泡法,將患者(除頭部外)浸入冷水中(如浴缸、溪流),持續攪拌水(需注意安全,避免溺水)。冰水擦浴/濕冷毛巾覆蓋;強力扇風,促進蒸發和對流散熱。避免使用退燒藥(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 對熱射病無效,且可能加重肝腎損傷。
測:準確測量體溫,通過肛溫、耳溫、腋溫測量。
補:快速建立靜脈通道進行補液(由專業醫務人員進行)。
通:保持呼吸道通暢,昏迷者禁止喂水,如有嘔吐盡快清除口腔分泌物。
靜:盡快控制抽搐。
現場降溫效果不理想時邊降溫邊轉運,轉至醫院進行專業救治。
六、防患于未然
避免高溫暴露:關注天氣預報和高溫預警,減少高溫時段(10:00-16:00)外出,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劇烈活動(如運動、勞動)。選擇寬松、輕薄、淺色、透氣(如棉、麻)的衣物,戴寬檐帽、太陽鏡。
關注高危人群:對老年人、嬰幼兒、慢性病患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等,給予特別關注和照料。提醒他們注意防暑,幫助其創造涼爽環境。室內環境,保持通風,合理使用空調、風扇。特別關注老年人、嬰幼兒等脆弱人群的居室環境。絕對不要將嬰幼兒、老人單獨留在停放的汽車內!沒有空調,車內溫度可在短時間內升至致命水平。
保持充足水分和電解質:主動、規律飲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高溫或活動出汗多時,少量多次選擇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或淡鹽水。
合理作息與飲食: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疲勞。飲食清淡,多吃蔬果。
避免誘因:高溫天避免飲酒和含咖啡因飲料(利尿)。
了解中暑先兆:如出現頭暈、頭痛、惡心、乏力、心慌、大量出汗等先兆中暑癥狀,立即停止活動,轉移到陰涼處休息、降溫、補充水分。這是防止進展為熱射病的最后防線!
參考文獻:宋景春,宋青,張偉等, 中國熱射病診斷與治療指南(2025版), 解放軍醫學雜志,2025,50(4):367-386.
作者:張曉娟 楊飛 孫同文
來源: 危重醫學專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