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黑珍珠餐廳”異軍突起,
高端食材與創意烹飪的碰撞,
總能給人帶來舌尖上的驚喜~
但今天要聊的不是餐廳,
而是玉米界的“黑珍珠”——黑糯玉米!
它自帶“健康+美味”雙認證,
可謂餐桌上的“隱形米其林”。
快跟著小編解鎖這顆“養生黑寶石”~
軟著陸:顏值+口感
提到玉米,滾燙的金黃籽粒就在記憶里閃現開來……曾經,黃玉米是餐桌上的常客,那抹明亮的黃色承載了人們關于粗糧的大部分記憶。如果說黃玉米是玉米世界的“小清新”,那么黑糯玉米就是“暗黑系”大女王——顆顆飽滿圓潤的籽粒,在陽光下閃著神秘的紫色光澤,低調奢華卻不失內涵。輕咬一口,Q彈的玉米粒糯到能拉絲,甜而不膩,越嚼越香,像在吃自帶濾鏡的“玉米軟糖”,糯嘰嘰星人必沖!
硬實力:營養開掛
**花青素“富翁”:**每100克黑糯玉米含1405.7毫克花青素,是普通玉米 5-10 倍、藍莓的 40 倍??顾?、護膚、護血管,妥妥給身體裝上“防護罩”~
小貼士:黑糯玉米之所以是黑紫色,是因為花青素在黑糯玉米的皮層和籽粒中大量存在。在幼苗期的葉鞘、葉脈都呈紫色,成熟時整支玉米從玉米粒到玉米芯都呈現為紫紅色。
**葉酸“小巨人”:**每100克黑糯玉米含384 微克葉酸,約為普通玉米的5~6倍。
劃重點**:**除了孕婦需補充葉酸以預防胎兒神經管缺陷外,不同人群補充葉酸的健康價值也值得關注:
**老年人:**補充葉酸也有助于改善記憶力,降低患老年癡呆的風險。
**孩子:**補充葉酸可以提高免疫力,助力大腦認知能力提升。
**成年人:**補充葉酸有助于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關于黑糯玉米的“Q&A”
紫黑色是轉基因?
錯!黑糯玉米和紫薯、紫甘藍一樣,其自帶的花青素是植物天然色素,每一口都是大自然的“本色出演”哦~
煮了會掉色?
黑糯玉米中的花青素是水溶性的,這意味著當玉米被煮熟時,花青素會溶解到水中,導致煮玉米的水變成紫色或黑色。
怎么選好吃的?
推薦“珍珠糯 801”!我院10年研發,多次拿獎的“實力選手”,糯中帶甜絕絕子~
除此之外,還有一整個“玉米天團”等你來解鎖!
蘇科糯3號,江蘇第一個甜加糯玉米品種,省主推品種,老牌子歷久彌新,值得一試;
蘇科糯1505,不僅顏值高,吃起來香糯清甜,還帶有淡淡的巧克力香;
蘇科糯1901,甜糯玉米,籽粒白色,糯中帶甜,葉酸含量高,是孕媽媽們的“寶藏粗糧”;
蘇科花糯2008,是我院選育的第一個國審品種,2015-2016年連續兩年扛下農業農村部主導品種大旗。籽粒白、紫相間,糯性超好,“國字號”認證的“尖子生”等你來嘗。
為了研究出更營養、健康、美味的玉米,促進玉米學科發展,我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指示精神,按照院工作會議提出的“一個學科、一條創新鏈、一個團隊、一套政策”的“四個一”部署要求,深入研究玉米學科發展方向、科研重點、資源整合等關鍵問題,組建成立院玉米研究中心,矢志將其打造為“全省一流、全國領先”的玉米研究平臺。
玉米研究中心
6月26日,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中心掛靠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所,建有資源鑒定及基因挖掘部、種質創新及品種創制部和品種評價及產品推廣部三大研究平臺。
中心將圍繞玉米種質資源氮高效、高蛋白、耐高溫等優異基因深度挖掘,解析其功能和調控機制;收集全球范圍內不同生態區玉米遺傳多樣性資源,通過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全基因組選擇、單倍體技術、轉基因、基因編輯等生物育種技術,推進常規育種和生物育種的深度融合,培育高產優質、耐逆宜機的突破性玉米品種;開展品種配套栽培技術、繁制種技術研究,探索科企合作新模式,加快品種的轉化應用,形成“資源鑒定—種質創新—品種推廣”全鏈條創新體系,推動江蘇省玉米產業技術升級,為培養行業領軍人才與創新團隊,推動玉米產業向綠色化、智能化、國際化方向邁進。
玉米界的“黑珍珠”已上線,
玉米研究中心也正式啟航了。
讓我們期待,
通過科研匠心與粗糧基因的碰撞,
把每一顆玉米粒都變成國民營養的“科學注腳”!
供稿:資源所
文字:趙雪
版式設計:朱悅
部分圖片由AI生成
來源: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