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 石河子大學農學院赴第三師五十三團“綠色植保”鄉村振興促進團攜手石河子大學農學院“尋野蟲鳴”學生社團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錦繡公園開展了主題為“蟲趣童心”的科普實踐活動。活動旨在引導當地兒童親近自然,探索昆蟲世界奧秘,在他們心中種下科學探索的種子。
活動伊始,石河子大學學生們針對一些常見昆蟲給小朋友們進行了講解。生動的比喻瞬間抓住了孩子們的心: 七星瓢蟲被稱作“農田巡邏衛士”,因其成蟲平均每天能捕食上百只蚜蟲;螳螂的捕食動作則被形象地比喻為“勇者出擊”。這種直觀的介紹迅速點燃了孩子們對微觀世界的興趣。隨即是沉浸式探索環節。孩子們在師生指導下,拿起捕蟲網走進公園綠意深處。觀察豆娘停歇時,石河子大學農學院“尋野蟲鳴”學生社團何沛賢給小朋友說到:“看,豆娘身體纖細,停落時會把翅膀疊在背上,像合起來的小扇子;而更常見的蜻蜓身體粗壯,翅膀是展開平放的。”“快看,螞蟻王國分工真奇妙!”一個孩子激動地指向排成長隊搬運食物的螞蟻。帶隊教師周嫻解釋道:“它們屬于社會性昆蟲,工蟻、兵蟻各司其職,是自然界的協作典范。”孩子們親自尋找、觀察菜粉蝶、象甲等活動現場常見的昆蟲,書本上的圖片立刻變得鮮活立體。
這場活動是石河子大學推動“綠色植保”理念下沉與科學普及融合的生動實踐。通過將嚴謹的昆蟲學知轉化為童趣語言和互動探索,不僅激發了孩子們對生態的好奇,也潛移默化地植入了尊重生命、保護生態的意識。當孩子們帶著親手制作的簡易昆蟲標本和新學到的知識戀戀不舍離開時,熱愛自然與科學的種子已悄然萌芽。
石河子大學農學院將持續開展此類科普實踐,將專業智慧化作啟迪未來的鑰匙,為兵團鄉村的綠色未來培育新苗。
文字:何沛賢、徐怡
圖片來源:何沛賢
來源: 石河子大學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