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海洋知識科普,培養學生交叉學科思維,2024年12月2日,廈門醫學院的師生來到廈門大學海洋科技博物館,參與了一場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本次活動由張朝霞老師及7名來自廈門大學的志愿者組織講解,有近100名師生參與其中。
活動伊始,先由志愿隊組長歐陽博懷同學,向廈門醫學院學生介紹海洋科技博物館的概況,組織師生進行合影留念。
接下來,各志愿者組織師生到各自展區進行介紹講解。在綜合展區,海洋科考航線展板,海洋科考歷史上的重要事件挑戰者號的講解,還有海洋植物標本的展示,讓參觀者對海洋科學有了大致的了解。志愿者在海洋地質展區和海洋生物展區,對眾多珍貴標本進行了妙趣橫生的講解,同學們對展柜中的標本進行了仔細的觀察。水聲信息與通訊區和觀海弄潮區集中展示了海洋科考相關的技術,通過科普視頻、模型展示、展板展覽和志愿者講解的多種方式,向同學們全面深入地介紹了相關技術的原理與應用。水母、小丑魚養殖缸還有海洋攝影作品展穿插其中,吸引了眾多參觀者。
在此之后,張朝霞老師對講解活動進行了總結。集中介紹博物館所依托的,歷史悠久、實力雄厚的廈門大學海洋科學,重點強調了博物館專注海洋科技的展館特色。最后啟發同學仔細觀察、用心思考,將海洋科學與自身的專業進行融合,激發創新潛力。
最后,在互動展區中,同學們通過各種科技手段,對海洋科學進行進一步了解。VR、虛擬博物館、顯微鏡標本觀察,拓寬了博物館的邊界,讓同學們身臨其境,實地操作,切身體驗海洋科學的魅力。
本次由廈門大學海洋科技館主辦的針對大學生的海洋科普活動,旨在傳播海洋知識,提升學生的綜合知識儲備,啟發學生的跨學科創新思維。同時,通過翱翔之翼志愿項目,提升大學生的科普實踐能力。在豐富多元的海洋科普活動中,全方位提升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將為未來海洋學科的發展注入力量。
來源: 廈門大學海洋科技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