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手術成功的消息傳出來,家屬們通常會松口氣,可是少數患者卻在手術結束后陷入到術后譫妄狀態,認不出親人、胡言亂語、晝夜顛倒,甚至出現躁動掙扎,此種急性腦功能障礙不僅會給醫護人員打個措手不及,同時也會延長住院時間,增加并發癥風險。按照臨床數據來看,在老年患者中,術后譫妄的出現率更高,經常會被當作是麻藥沒醒或者糊涂了。相信很多人就會產生疑惑,術后譫妄是什么?典型窗口是多久?為何老年患者的風險更高?接下來就讓我來幫您解決這些疑問。
認識術后譫妄
術后譫妄是發生在手術后的急性腦功能紊亂綜合征,通常會在手術后的數小時或者數天內出現,主要表現是意識清晰度下降,對外界環境的注意力難以集中,思維混亂且缺乏邏輯性,言語表達常常前后矛盾、顛三倒四,同時患者還有可能表現出認知功能障礙,如對時間和地點的定向力喪失,無法認出自己身邊親近的人,對近期發生的事情越發記憶模糊,思維混亂。還會表現出躁動不安,神經焦慮,晝夜節律紊亂,白天昏昏欲睡,夜晚卻異常興奮、吵鬧不休。這種狀態一般持續數小時到數天,少數患者可能持續更長時間,且往往來勢兇猛,給患者的術后恢復帶來諸多不利影響。
1. 術后譫妄的致病因素
1.1 術前因素
相關研究表明術前有輕度認知損害或者癡呆病史患者,術后譫妄的出現率大概是認知正常患者的3-5倍,除此之外,高齡、長期酗酒、糖尿病是老年患者發生術后瞻望的獨立危險因素。衰弱的老人和吸煙的患者,發生術后瞻望的風險也在增加。
1.2 術中因素
①血容量改變:在手術過程中,血流動力學的變化和麻醉方式與術后譫妄的關聯性并不高,或者說目前尚沒有明確證據能夠證明其存在相互關聯。但是低血容量卻被證實和術后譫妄有關,還有部分研究指出由于脫水、低血壓、低心排血量以及中風引起的大腦低灌注狀態都是有可能導致譫妄的。
②藥物的使用:雖說術后譫妄和麻醉方式的選擇并無直接關聯,卻并不意味著和麻醉藥物也無關,目前應用東莨菪堿、氯胺酮易的患者出現術后譫妄的幾率高于使用其他麻醉藥物的患者,此外使用的咪達唑侖的劑量過高,也可能會導致患者術后譫妄。
1.3 術后因素
在術后,劇烈疼痛會使患者處于持續應激狀態,促使體內釋放大量兒茶酚胺、皮質醇等激素,此類物質可透過血腦屏障影響中樞神經功能,導致意識障礙和情緒波動。同時術后睡眠剝奪和環境干擾也會增加風險,ICU等監護環境中頻繁的聲光刺激、晝夜節律顛倒,會破壞患者的睡眠結構,而睡眠紊亂可進一步加劇神經遞質失衡,導致譫妄癥狀出現或者越發嚴重。
2. 術后譫妄的典型時間窗口一般是術后多久?
術后譫妄的典型時間窗口有明顯的個體差異的,但是目前已有臨床數據表明,大約70%的患者的譫妄會出現在手術后的24-72h以內,此時段被看作是術后譫妄的高發階段。部分患者可能在術后數小時內迅速出現癥狀,尤其在全身麻醉術后,因藥物代謝、疼痛刺激等因素疊加,導致在手術后12h內便會表現出意識紊亂。還有少數患者是在72-168h內出現的,此類情況通常是因為患者年齡相對較高或者出現合并感染等并發癥。
所以整體而言,術后譫妄的典型時間窗口多數表現在1-3天,少部分患者會在3-7天出現,絕大多數患者都是可以在1周時間內逐步緩解,但是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干預,少數病例可能會持續數周,甚至會增加遠期認知功能降低的風險。
3. 為何老年患者的風險更高呢?
老年患者的術后譫妄風險相對較高,這和患者的生理機能衰退以及基礎疾病息息相關,從大腦功能來看,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大腦神經元數量減少、突觸連接減弱,膽堿能系統功能下降,而膽堿能神經通路對維持意識和認知至關重要,此種退行性改變將會導致大腦更加容易受到手術應激的影響。
此外,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種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病等,各種疾病會導致腦血管內皮功能受到嚴重損害,影響腦內代謝環境,導致大腦對手術創傷的耐受性降低。同時還有部分老年患者在手術以前就存在營養不良以及睡眠障礙等問題,這更是會導致機體在應激調節方面的能力降低,由此出現術后譫妄的可能性更高。
4. 術后譫妄的護理方法
4.1 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和家屬需使用溫和的語氣和患者溝通,通過簡單語句說明時間、地點和自己的身份,助推患者構建現實感和真實感,如果患者表現出幻覺或妄想,此時避免否定患者感受,可以對其說“我知道你現在不舒服,我會陪著你”,以此來幫助患者減少自身的恐懼感。除此以外還可以鼓勵患者表達情緒,通過握住手、輕拍肩膀等肢體接觸傳遞安全感。
4.2 環境護理
患者所處病房需要開窗通風,讓自然光進入,夜間則需要調暗燈光,幫助患者做好晝夜區分,同時減少非必要光源的刺激,夜間查房需要做到輕手輕腳,合理安排護理操作,避免頻繁打擾患者休息,盡量集中進行治療和檢查,為患者創造穩定、舒適的休養環境。
術后譫妄來勢洶洶,但是卻并非無從防控,術前關注老年患者的基礎疾病和認知狀態,術后為其提供充足的心理護理和環境護理,同時也要做好對高發窗口的定位,在這段時間內予以充分觀察,有助我們更早地識別預警信號。
作者:周流芳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附屬株洲醫院
來源: 健康科普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