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黑而已,不要緊?炎炎夏日,強烈的日曬可不只會帶來膚色的改變。日曬傷(日光性皮炎)是一種由過量紫外線(UV)引起的急性光毒性反應,表現(xiàn)為紅斑、水皰、脫屑、色素沉著,并伴疼痛或瘙癢,同時還是皮膚癌最主要的可預防風險因素。
日光性皮炎的病因
UV:主要由UVB(290-320 nm)和UVA(320-400 nm)造成。UVB在照射后4小時出現(xiàn)紅斑,8-24小時達峰,并可形成胸腺嘧啶二聚體,誘發(fā)DNA損傷。UVA穿透更深,可產(chǎn)生活性氧(ROS)造成氧化損傷。
光毒性反應:光毒性反應是藥物引發(fā)的皮膚對 UV 異常敏感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皮膚發(fā)生紅斑、灼熱等癥狀。氟喹諾酮、四環(huán)素、維莫非尼等藥物可提高皮膚光敏性。
水合作用:運動或高溫引起的出汗會增加皮膚的水合作用,導致皮膚表皮的反射和UV散射減少,從而使UV輻射穿透更深,增強了皮膚的光敏感性。
出汗使皮膚UV散射減少,15分鐘跑步即可讓最小紅斑劑量下降17.2%。也就是說,出汗會增加曬傷的風險,尤其對于戶外工作者和運動員來說,他們在高UV暴露環(huán)境下更容易受到曬傷的影響。
日光性皮炎的治療
治療后,大多數(shù)日曬傷可自行消退,但需注意其可能誘發(fā)的其他皮膚疾病。
局部治療
減低皮溫、緩解炎癥、抑制紅斑以及減輕疼痛可以選擇冷濕敷、外用糖皮質(zhì)激素藥膏、非甾體抗炎藥(NSAIDs)溶液濕敷、表皮生長因子外用等。大水皰可無菌抽液后覆蓋濕性敷料覆蓋創(chuàng)面,避免感染并促進皮膚修復。
系統(tǒng)治療
口服NSAIDs或必要時短程糖皮質(zhì)激素,并警惕繼發(fā)感染。
預防:不曬才是王道
防曬其實就兩件事:把紫外線擋住,或者把它彈開。
物理防線:先把紫外線“拒之門外”
1.衣服是最好用的“移動遮陽傘”。
? 選密織、深色或帶 UV 吸收劑的布料,防曬力直接拉滿。
? 牛仔布UPF≈50,普通棉T只有5–9,一出汗?jié)裢妇偷?–4;衣服洗后略縮水,纖維更密,UPF反而升高。
2.寬檐帽是“隨身陰影”。
帽檐≥7.5 cm時,能給下巴、臉頰、脖子、鼻子額外加上SPF2–7的防護。
**3.墨鏡別只看顏值,**認準“100% UV400”標簽,才能一次性擋住99%–100% 的UVA/UVB。
4.玻璃只能擋UVB,50%的UVA仍能穿透;想徹底安心,給窗戶貼UV鍍膜。
化學防線:把漏網(wǎng)的紫外線“彈”回去
1.防曬霜=“吸收+反射”二合一。
? 吸收:水楊酸三甲環(huán)己酯、氧苯酮等有機防曬劑,先把UV“吃掉”。
? 反射:氧化鋅、二氧化鈦等物理防曬劑,直接把UV“彈飛”。
? 新趨勢:綠茶提取物、維E、天然油脂等天然成分,邊防曬邊抗氧化。
2.用對才有效
? 成人一次全身≈15–20 mL(臉+脖子+雙臂≈3個一元硬幣量),每2小時補一次,游泳或出汗后立刻補。
? SPF100能把DNA損傷降到73%,SPF30只有53%;去海邊、高原別心疼錢。
? 兒童首選無香無酒精的物理防曬,6個月以內(nèi)盡量靠長袖+寬檐帽,不直接涂。
**3.化妝品只有“順帶”防曬功能,**4小時后因分布不均基本失效,不能替代正經(jīng)防曬。
謠言:陰天不用防曬
云層擋不住 UVA,UV 指數(shù)≥3 就得涂。
謠言:涂一次管一天
2–3 小時失效,出汗游泳更要補。
謠言:曬黑才健康
過度曬黑=皮膚癌“成癮”行為,醫(yī)生已拉警鈴。
謠言:噴霧最方便
吸入風險高,兒童孕婦慎用。
記住:先物理、后化學,實時看UV指數(shù),補涂比選SPF更重要。
編輯 | 李冠妍 審核 | 張廣有
來源: 全科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