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蟲子活動的高峰期,蟲子不僅會叮咬吸血,引起皮膚瘙癢、紅腫等不適,還可能作為媒介傳播多種疾病,其傳播疾病的途徑大致為:

從被感染宿主(人或動物)身上吸食血液時攝入產生疾病的微生物,之后在病原體復制后將其傳播到新的宿主體內。通常,媒介一旦變得具有傳染性,就能在接下來的每一次叮咬/吸血過程中傳播病原體[1]。


本期薦書,一起讀書

《昆蟲記》
作者: (法)法布爾著

出版發行: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23

ISBN:978-7-5702-2850-8

內容提要:本書描述了隧蜂、蟬、圣甲蟲、天牛、蝴蝶、螢火蟲等昆蟲的生物特性,揭示其自然習性和行為特征,通過講述昆蟲的多彩生活來抒寫人生感悟。

《蜱蟲與蜱傳疾病》
作者: 吳東興著

出版發行: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年份:2024

ISBN:978-7-5116-6056-5

內容提要:本書對蜱蟲的分類、外部形態、內部構造、生理生化、生物學特性與生態學、細胞遺傳學、傳染疾病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論述。介紹了蜱類昆蟲的種類及生活習性、科普蜱蟲傳播疾病及危害性、調查研究蜱傳疾病的重要性。


蚊子

全世界已發現約3000種蚊蟲,我國已發現400余種。已知300種蚊蟲可傳播蟲媒病毒,其中以伊蚊、庫蚊和按蚊為主,分別傳播115、105和50種蟲媒病毒[2]。其中包括各種病毒,如登革熱,黃熱病和各種寄生蟲,例如瘧疾,淋巴絲蟲病。

蜱,又名“壁虱”

全世界已知的蜱類中,硬蜱科800多種,軟蜱科約150種,納蜱科1種。中國已記錄的硬蟬科約110種,軟蜱科10種。蜱主要生活在山林、草原及野生動物巢穴中。宿主為野生嚙齒動物和家畜,有時也叮人吸血。蜱是僅次于蚊蟲的傳播媒介,116種蜱可傳播蟲媒病毒[2,4]。其中包括萊姆病(蜱媒旋體病),蜱傳腦炎(森林腦炎),斑點熱等

隱翅蟲

隱翅蟲種類繁多,目前已發現250種以上,其中毒隱翅蟲有致病作用,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我國發現的毒隱翅蟲主要是梭毒隱翅蟲、青翅蚊形隱翅蟲、黑足蚊形隱翅蟲。

01 特性

毒隱翅蟲是一種黑色蟻形小飛蟲,蟲體為0.6~0.8cm,頭黑色胸橘黃色,前腹部為黑色鞘翅所覆蓋。此蟲白天棲居潮濕的草地、稻田、菜園或腐木、石下等陰暗處,晝伏夜出,有趨光性,尤其是在有日光燈的地方成群飛行,每年4~9月繁殖較快,7~8月是發病的高峰期。

該蟲末端常有一小滴透亮的液體,即為該蟲分泌的毒素。夏秋季節,該蟲叮咬皮膚或蟲體受壓時可釋放毒液,多數蟲體在皮膚上爬行時并不釋放毒液,只有當蟲體被拍擊或壓碎時,毒液沾染皮膚而引起皮膚損害。故睡眠時要熄滅燈光,如發現皮膚上落有蟲體不要用手直接捏取或拍擊,應將蟲體撥落在地用腳踩死

02 隱翅蟲皮炎臨床表現

皮疹常發生于面、頸、胸、背、上下肢等露出部位,由于毒液的刺激,2~4小時后皮膚上出現點狀、條索狀紅腫,發癢,逐漸有灼熱疼痛感,約12小時后皮膚上出現水皰,多為透明的薄皰,有的發展為膿皰或灰黑色壞死,在皮損周圍可出現鮮紅色丘疹或水皰,呈點狀或片狀,常因搔抓引起鮮紅色糜爛面。

若侵犯眼瞼時致眼瞼紅腫,若污染毒液的手抓到外陰可出現局部片狀紅斑。病程1~2周,以后干燥脫癡而愈,留有色素沉著或淺表瘢痕。

皮損的嚴重程度取決于毒蟲的種類、數目和機體的反應狀態,輕者僅為點狀或條索狀淡紅斑,重者可出現廣泛大面積的糜爛面或淺層的皮膚壞死。皮膚有瘙癢、灼痛或者出現發熱、頭痛、頭暈、惡心、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癥狀,若繼發感染則使病情加重[5]。

蟲子的防治

1 環境治理

通過環境治理,如填平水坑、排除積水、平整土地、改良溝渠及疏通溪河等,消滅或減少蟲子的滋生地及滋生條件,以控制其繁殖。此外,還可通過改善居住條件;及時清除及無害化處理垃圾及糞便,以減少蟲子的滋生場所。

2 物理防治

如安裝紗窗、紗門及蚊帳等,防止蟲子侵入。設置蚊拍、蚊罩拍打及誘捕蚊蟲。應用高壓光電滅蚊器,捕殺蚊蟲。

3 化學防治

使用各種殺蟲劑,雖然污染環境,并使蟲子產生耐藥性,但其具有高效、速效、廣譜的殺蟲效果,并可大面積使用,是綜合性防殺措施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注:在使用殺蟲劑過程中,如出現任何不適癥狀,應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時就醫。如因誤服誤用出現中毒癥狀,應及時展開急救,盡快送醫治療。

以下為幾種應急處理辦法:

① 若殺蟲劑沾染皮膚,脫去污染衣物,用軟布去除藥劑,立即用大量清水和肥皂沖洗。

② 若濺入眼睛,立即用清水沖洗不少于15分鐘。若不慎吸入,立即離開施藥現場,轉移到空氣清新處。

③ 若誤食殺蟲劑,應視情況催吐、漱口,并攜帶殺蟲劑標簽盡快就醫[7]。

4 生物防治

利用其他生物來控制昆蟲的生長發育,其優點是對人畜無害,不造成環境污染,但作用緩慢,并有較高的特異性,實際應用有一定限制,主要用于滅蚊。有兩種方法:

利用生物消滅害蟲,如利用柳條魚、鯉魚、草魚等魚類,巨蚊、松藻蟲、水螅等,可捕食大量蚊幼蟲;

部分病原微生物,如蘇云金桿菌以色列變種含有6毒素,被蚊幼蟲吞食后可致死,對多種蚊蟲均有毒殺作用。國內生產的菌粉“孑孓靈”,應用有良效,對人畜無毒,生產工藝簡單。

5 個人防護

可使用驅蟲劑,或穿長袖衣及長褲,扎緊袖口和褲口,防止蟲子叮咬[3]。

蟲子雖小,危害卻大。從居家清潔到戶外防護,每一次防蟲行動,都是在為自己和家人構筑一道健康防線。
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把蟲子阻擋在生活之外,盡情享受無蟲擾的舒適時光,擁抱健康美好的生活。

*以上內容僅用于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在做出任何健康決策之前,請務必咨詢專業醫療人員。

(部分圖片資源來源網絡)

參考文獻:

[1] 媒介傳播的疾病[EB/OL]. [2025-04-08].

[2] 盧洪洲, 梁曉峰. 新發傳染病 3版[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8.

[3] 王宇明, 李夢東. 實用傳染病學 第4版[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6.

[4] 周明浩, 褚宏亮. 病媒生物防制應用指南[M]. 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 2014.

[5] 趙辨.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 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0.

[6] 王隴德. 病媒生物防制實用指南[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0.

[7] 【藥劑科普】莫怕“是藥三分毒”如何正確認識衛生殺蟲劑的毒性?中國衛生有害生物防制協會[EB/OL]. [2025-04-09].

來源: 撫州市圖書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