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關奕澤
初審:臺婧
終審:趙銀龍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可是一些疾病卻悄悄地找上了我們,經常可以在生活中或手機上看到這樣的消息:“六十歲的大爺因為打噴嚏胸椎骨折”、“剛剛退休的阿姨摔了一跤,髖部骨折”,甚至一些三、四十歲的年輕人也因為一些不起眼的日常活動導致骨折或骨裂的發生,都是骨營養不良導致骨質疏松癥的表現。由于一些不良的日常生活習慣和遺傳因素,骨質疏松癥等骨病在近年來呈多發趨勢,發病人群也逐漸年輕化。那么怎么做到預防和篩查呢?血清學檢查成為了我們的好幫手:骨代謝六項檢查如同一名“忠誠衛士”,可以精準的幫助我們解碼骨健康,守護骨安全。
骨代謝六項檢查包含什么?意義如何?
骨代謝六項檢測包含:降鈣素、甲狀旁腺素、總Ⅰ型膠原氨基端延長肽、骨鈣素、β-膠原降解產物和25羥維生素D。這六項的檢測意義分別如下:
降鈣素:穩定血鈣濃度,當血液中鈣含量過高時,降鈣素會促進鈣向骨骼沉積,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減少骨吸收,從而維持骨骼的正常結構和強度。
甲狀旁腺素:它與降鈣素相互拮抗,共同調節血鈣水平。甲狀旁腺素能夠促進骨鈣釋放進入血液,增加血鈣濃度,還能促進腎臟對鈣的重吸收。
總Ⅰ型膠原氨基端延長肽:骨形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標志物,水平能夠反映骨形成的活躍程度,如果數值升高,通常意味著骨形成增加,可能是身體對骨質疏松的一種代償反應。
骨鈣素:反映骨代謝轉換的關鍵指標,骨鈣素水平升高,表明骨形成活躍;反之,則提示骨形成減少。
β-膠原降解產物:骨吸收的特異性標志物,能夠反映破骨細胞的活性和骨吸收的程度。當水平升高時,說明骨吸收增強,這在骨質疏松癥患者中較為常見,意味著骨骼正在被逐漸破壞。
25羥維生素D:是維生素D在人體內的主要儲存形式,也是反映維生素D營養狀況的最佳指標,其對于鈣的吸收和利用至關重要。如果25羥維生素D水平不足,會導致鈣吸收障礙加速骨量丟失,增加骨質疏松的風險。
(一張骨代謝六項的檢查報告單)
骨代謝六項檢查從疾病成因與骨轉換兩個方面,為骨質疏松癥的診療提供科學的評估依據,通過綜合分析各項指標,醫生能夠準確判斷患者的骨代謝狀態。例如,當總Ⅰ型膠原氨基端延長肽和骨鈣素水平降低,同時β-膠原降解產物升高時,表明骨形成減少、骨吸收增加,這是骨質疏松癥典型的骨代謝特征。25羥維生素D水平不足往往與甲狀旁腺素升高相伴出現,說明了鈣代謝紊亂在骨質疏松發生發展中的作用。降鈣素水平的異常也可能間接反映出骨代謝的失衡。這種多指標聯合檢測的方式,相比單一指標檢測,能夠更早期、更準確地發現骨質疏松癥,為及時干預和治療提供有力支持。
哪些人群建議進行骨代謝六項檢查?
疑似或已確診骨質疏松/骨量減少者:骨密度檢測提示骨量減少或骨質疏松的人群,需通過骨代謝六項明確骨丟失的原因(如是否因維生素D缺乏、甲狀旁腺功能異常等)。
存在脆性骨折或高骨折風險者:發生過脆性骨折(如輕微外力導致的脊柱、髖部、腕部骨折)的人群,排查骨折是否與骨代謝異常相關;有反復骨折史、家族脆性骨折史的人群,可以評估骨代謝基礎狀態,制定預防方案。
內分泌或代謝性疾病患者:甲狀旁腺疾病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易導致高鈣血癥、骨吸收加速)或減退(易導致低鈣血癥、骨代謝減緩),可進行骨代謝六項檢查明確診斷;甲狀腺疾病中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會加速骨吸收,需監測骨代謝指標評估骨損傷程度;糖尿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常伴隨骨密度降低,需評估鈣、維生素D代謝是否異常;腎上腺疾病如庫欣綜合征(長期糖皮質激素升高),可抑制成骨細胞功能,需監測骨代謝變化。
長期使用影響骨代謝藥物者: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抗癲癇藥、化療藥等藥物的人群,需定期監測骨代謝指標,可以提早發現藥物導致的骨損傷。使用骨質疏松治療藥物的患者,需通過指標調整用藥方案。
存在骨代謝異常癥狀或體征者:出現不明原因的骨痛(如腰背部、四肢骨痛)、肌肉痙攣(抽筋)、身高變矮、脊柱畸形等癥狀,排查是否因鈣缺乏、維生素D不足或甲狀旁腺功能異常導致;兒童或青少年出現骨骼發育遲緩、骨骼畸形,評估是否存在鈣磷代謝障礙。
胃腸道或營養吸收障礙者:患有炎性腸病或慢性腹瀉等疾病,導致鈣、維生素D吸收不良的人群,可進行骨代謝六項檢測,評估營養缺乏對骨代謝的影響;長期素食、營養不良或日照不足者,排查維生素D缺乏或鈣攝入不足是否導致骨代謝異常。
其他特殊人群:有骨質疏松或骨代謝疾病家族史者,尤其是青少年或中年人群,早期篩查骨代謝基礎狀態;孕期或哺乳期女性(鈣需求增加,可能出現暫時性骨代謝波動)。
改善生活方式 預防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可從多方面入手:飲食上保證充足鈣攝入,同時補充維生素D以促進鈣吸收;作息上保持7-8小時睡眠,避免熬夜,維持激素平衡;堅持負重運動、力量訓練及平衡訓練,增強骨密度和穩定性,適當多曬太陽;還要戒煙限酒,避免長期大量飲用咖啡和碳酸飲料。
(奶制品是很好的補鈣食品)
骨代謝六項檢測如同我們骨骼健康的“晴雨表”,幫助我們充分的分析身體的激素水平和代謝情況,及時掌握骨骼的健康動態,也可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查,將影像學和血清學手段結合使用。日常生活中,從飲食、作息、運動等生活細節入手,采取科學有效的預防措施,能讓我們的骨骼始終保持健康強壯,支撐我們享受美好的生活。
來源: 吉大二院核醫學趙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