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廚房忙碌的日常中,用水龍頭直接沖洗生肉,似乎是很多人處理肉類的第一步,大家覺得這樣能沖掉血水和雜質,讓肉變得更干凈。然而,這看似干凈的操作,實則暗藏健康隱患,或許正悄無聲息地威脅著你和家人的健康。

當你打開水龍頭沖洗生肉時,細菌會隨著水花四處飛濺。生肉表面往往攜帶大量致病菌,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李斯特菌等。研究顯示,沖洗生肉時產生的水花可飛濺到周圍80厘米的區域,案板、水槽、廚具甚至附近的食材都會被污染。

一旦這些被污染的物品沒有經過徹底清潔就接觸入口食物,就可能引發食源性疾病,導致腹痛、腹瀉、嘔吐等癥狀,嚴重時還會威脅生命。尤其是免疫力較弱的老人、兒童和孕婦,感染風險更高。

此外,水流的沖擊不僅無法有效去除生肉中的細菌,反而會讓細菌在濕潤環境中大量繁殖。一些細菌具有較強的耐水性,普通的沖洗不僅不能消滅它們,還可能將細菌從肉的表面帶入肉的內部,增加烹飪時徹底殺菌的難度。

既然直接用水龍頭沖洗生肉存在風險,那該如何正確處理生肉呢?

(一)建議準備專門處理生肉的容器,將生肉放入容器中,用少量清水浸泡片刻后倒掉血水,再用廚房紙巾吸干表面水分,避免細菌隨水流擴散。

(二)處理生肉過程中,要做到生熟分開,使用單獨的案板、刀具,防止交叉污染。處理完生肉后,務必用肥皂和流動水徹底清洗雙手、臺面、案板和刀具,還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劑對相關區域進行消毒,減少細菌殘留。

注:圖片源自網絡,僅作為科普素材,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來源: 科普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