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永川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鄒靜波主任技師,重慶文理學院藥學院 羅潔副教授

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屬于副粘病毒科肺病毒亞科偏肺病毒屬,由荷蘭學者Van den Hoogen等人于2001年在呼吸道感染住院兒童的鼻咽部分泌物標本中首先分離發現。是新發現的一種人類呼吸道病原體, 在2001年被發現以前,該病毒在人間傳播至少有50年的歷史。偏肺病毒感染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hMPV可能對呼吸道上皮有嗜性,可引起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偏肺病毒有類脂囊膜,對乙醚、氯仿等脂溶劑敏感,多流行于冬春季。但隨著全球氣候改變,目前在渝西地區已經發現夏季也可暴發流行。


一、病原學簡述

偏肺病毒屬副黏病毒科肺病毒亞科,為單股負鏈RNA病毒,病毒顆粒呈現類似副黏病毒的多極絲狀形態,且具多形性,平均直徑約為200nm,病毒RNA與核蛋白緊密結合,同時結合磷酸蛋白和L蛋白構成核殼體,呈螺旋對稱,有包膜。根據偏肺病毒N蛋白或F蛋白全基因核苷酸和推導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證實偏肺病毒至少存在2種基因型A和B,包括4個亞群( A1、A2、B1、B2)。在低年齡組中,hMPV 是僅次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最常見下呼吸道感染病毒,5歲兒童血清中hMPV抗體陽性率可高達100%,從2001年起,多個國家或地區均有hMPV感染報道。

二、臨床表現

大部分偏肺病毒感染發生在兒童期,潛伏期為4~6天,可引起廣泛的呼吸道疾病,從輕微的癥狀到嚴重的咳嗽、毛細支氣管炎和肺炎,常伴有高熱、肌痛。有提示偏肺病毒與近10%病因不明的呼吸道感染有關,偏肺病毒同樣可造成院內感染。

(一)、偏肺病毒與兒童呼吸道疾病

偏肺病毒感染好發于嬰幼兒。兒童中偏肺病毒與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相似,包括輕微的上呼吸道不適、伴有高熱的流感樣癥狀、喉氣管支氣管炎、重型毛細支氣管炎和肺炎。

(二)偏肺病毒與成人呼吸道疾病

有調查顯示,偏肺病毒感染累及各年齡段成人,但最常見于40歲以下青年人。主要表現為流感樣疾病或感冒。目前也有關于成人感染偏肺病毒后死亡的報道。

三、實驗室檢測

偏肺病毒的實驗室診斷方法包括病毒分離、血清學診斷、RT-PCR、酶聯免疫擴增雜交分析及液態懸浮芯片檢測等。目前,RT-PCR檢測病毒核酸是確定偏肺病毒感染最常用手段。未經培養的感染性材料(標本)的操作應當在BSL-2級實驗室內進行。

來源: 鄒老師的科普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