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對很多人來說
是個陌生又熟悉的存在
一方面,到處都聽說膽固醇高
是典型的健康殺手
中招了就惱火得很
另一方面
膽固醇到底是個啥子?
很多人又不是很明白
所以膽固醇到底是個啥角色?
啷個才能讓它低調點?
首先我們要曉得,膽固醇本身是無罪的,甚至對于人體來說還是不可或缺的一類物質,是血脂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不僅是合成腎上腺皮質激素、性激素以及維生素D的重要原料,還是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在細胞內物質轉運、神經信號傳導等方面的作用都相當關鍵。
圖片來源:攝圖網
既然這樣,那為啥子膽固醇一高,對身體還有害處了?甚至名聲到了臭名昭著的地步。
這還真的不是冤枉它,要怪也只能怪膽固醇自己有好有壞,分成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好膽固醇”
它會主動搬運血液中多余的膽固醇,經過肝臟分解再排除體外。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壞膽固醇”
它是個容易走哪兒躺哪兒的“反派”,會在血管上沉積,形成粥樣動脈硬化斑塊,哪天這個斑塊想不開,突然脫落、破裂了,就會變成血栓阻塞血管,引發冠心病或者腦卒中等問題。
圖片來源:攝圖網
所以,大家平時聽說的膽固醇偏高,通常指的就是“壞膽固醇”(LDL-C)的指標偏高,出現這種情況,就為心腦血管疾病埋下了隱患。
高膽固醇的危害往往不止這一個,還會引起脂肪肝,造成肝臟脂肪的代謝異常;或者影響膽汁分泌,膽囊膽固醇沉積形成膽結石,也可造成急性的膽囊炎、膽管炎。
圖片來源:攝圖網
所以高膽固醇是真的一點都不能大意,最好能定期檢查血脂,要是已經出現頭暈、四肢麻木等情況,除了要查血脂,還應該找醫生進行面診。
高膽固醇人群,推薦多進食燕麥類的全谷類食物,燕麥等全谷物類食物擁有非常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膽固醇代謝和吸收。
圖片來源:攝圖網
還有研究表明,燕麥中含有的β-葡聚糖也有助于降低膽固醇水平,每100g燕麥中含有3g燕麥β-葡聚糖,可使血漿中的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5%~10%。
更現實點來說,燕麥吸水性強,容易增加飽腹感,對于減重、調整飲食習慣也具有切實的作用,而這些對于高膽固醇人群來說都是好事。
選擇燕麥的時候也要注意,盡量選沒有精加工過的燕麥,那種經過油炸或添加蔗糖的燕麥就盡量不要選了。
在降低膽固醇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需要重視的環節是脂肪攝入,我們不僅要控制脂肪的“量”,也要把關脂肪的“質”。
因此,優質脂肪的選擇就很重要,優質脂肪含量豐富的常見食物,包括各種堅果類,如夏威夷果、碧根果等;牛油果之類的水果;還有各種深海魚類。
圖片來源:攝圖網
又是我們的老對手,含有兩種脂肪酸的食物:
飽和脂肪酸:包括動物油,比如豬油、黃油;肥肉,比如全肥肉、五花肉、雪花肉等。還有一些隱形肥肉,像肉糜、火腿腸、香腸等,也要盡量少吃。
圖片來源:攝圖網
反式脂肪酸:包括油炸食物、植物奶油、植脂末等等。如果不曉得咋個分辨,大家買的時候可以看看包裝袋上的信息,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通常會明確標識反式脂肪酸含量為0。
另外,日常炒菜時也要盡量避免種子油高溫爆炒,這同樣會產生反式脂肪酸。
圖片來源:攝圖網
當然,除了這些飲食上的改變,日常生活的節奏也要跟上,該減重的減重,該戒酒的戒酒,二者都是高膽固醇甚至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平時也要多運動,促進身體的代謝,有利于膽固醇的下降。
膽固醇是血脂的重要組成
無論出于哪種理由
管理膽固醇水平都很有必要
也沒得啥子捷徑
要從每一天的生活習慣開始改變
聲明:本文系醫學相關教育科普文章,不涉及具體治療方法或醫療行為,不得替代醫院就診行為。
本文審核專家
參考文獻
[1] 蘇暢,賈小芳,王志宏,王惠君,張兵蘇暢,賈小芳,王志宏,王惠君,張兵我國成年居民膳食膽固醇攝入量與血清總膽固醇水平關系的研究《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5,36(8)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5.08.016
[2]清塵.膽固醇檢查的4大誤區《健康世界》2012,19(5)10.3760/cma.j.issn.1005-4596.2012.05.106
[3] 哈洛德·馬基[美] 著.蔡承志 譯.食物與廚藝.蔬·果·香料·谷物.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13.8
[4] Mahmassani Hiya A et al.,(2018),Avocado consumption and risk factors for heart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Avocado consumption and risk factors for heart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Avocado consumption and risk factors for heart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ScienceDirect,https://doi.org/10.1093/ajcn/nqx078
內容制作
編輯:100%甜
來源: 華西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