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只講了三種野菜

是不是已經有人去地里搜刮過一圈了?

這篇我們講講另外兩種

03馬蘭頭

馬蘭頭很好認,紫紅色的莖稈,橢圓的葉片邊緣有幾道小鋸齒,那些石頭縫和碎石堆里都能看到一把把。

三四月的鄉村田間到小區花壇,富有生活經驗的媽媽阿姨們手拿剪子和籃子,一攏一挑一剪就是收獲了,此地把采集馬蘭頭的過程叫做“挑馬蘭“,可謂極具生活了。

馬蘭頭怎么吃?「摘取嫩者,醋合筍拌食。油膩后食之,可以醒脾。」袁枚在《隨園食單》中提供了一種吃法。香干馬蘭頭也是江南一帶流行的菜式,入沸水焯熟,瀝干切碎,調點麻油,拌入豆干,細嚼一口,脆嫩的莖葉迸出略帶通鼻清咽的滿口清香,無論清粥小食還是奢豪宴請都不卑不亢。

04薺菜

這種跟菠菜有些相像的野菜熱鬧地生長于陽春三月,貼著地皮,鋸齒狀的葉子表面一層細細的絨毛,采摘起來實在有些麻煩。但清香微甜的口味以及窩了一冬的老少想要舒展的懶筋讓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報春菜”。

薺菜在江南太常見了,街頭小店常年供應的薺菜餛飩讓大家幾乎忘記了它的時令和鮮潔,知名老饕蘇東坡除了愛吃肉也會苦求鮮薺在做一道“東坡羹”,“時繞麥田求野薺”,我們的老媽們也會在晨練踏春時采得一籃野薺,加上絹豆腐一同做成清白相間的“薺菜豆腐羹”,鮮得掉落一地眉毛。

據說過去,食材并不豐富,吃夠了窖藏腌冬的百姓和顯貴們爭鮮食薺,除了食器和廚具以外別無二致,而現在蔬果豐富,老百姓們還是喜歡這一口春的滋味,在這一點上古人今人倒是口味統一。

05香椿

早在漢朝,香椿曾與荔枝一起作為南北兩大貢品選秀入宮,與荔枝美人豐盈甜美的身姿被眾星捧月不同,香椿姑娘更像是性格鮮明愛誰是誰的女漢子,喜歡吃的欲罷不能,不喜歡吃的也嗤之以鼻。古今兩大知名吃貨蘇東坡和汪曾祺都好這一口時鮮美味。

現在物質豐富了,只要愿意花錢總能買到香椿芽,以前要想采香椿也不是那么容易,畢竟這是少有的長在樹上的野菜,不像其他野菜俯首可采。春分前后香椿就開始冒芽,當葉厚芽嫩,綠色紅邊,香味濃郁時,就是可以食用的香椿了,此時開始采著吃可以吃一個月直到到谷雨。

青白微紅的香椿拌豆腐,黃綠相間的香椿炒雞蛋都是常見的佐酒下飯的家常菜,有人顧慮香椿里的亞硝酸鹽,其實發芽期的香椿里亞硝酸鹽含量并不高,市場上的香椿芽基本都是低于國家要求的,優選嫩芽含量較低,烹飪時再用沸水焯燙一下,還能減少三分之二,莫要聽了傳言影響了吃貨的本心。

野菜雖好,但畢竟有“野性”所以小編再再再再嘮叨一下若誤食有毒野菜

應及時催吐 導泄

可食用生雞蛋清,生牛奶或用大蒜搗汁沖服

情況嚴重要及時送醫

來源: 安利植物研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