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想過,自己的社交生活狀態,竟與血管健康息息相關?在全球范圍內,靜脈血栓栓塞(VTE)正悄然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它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是僅次于急性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的第三大常見血管疾病,每年約有 1000 萬人被新診斷出患有 VTE。尋找更多可改變的危險因素,成為預防 VTE 的關鍵,而最近一項研究發現,“社會隔離” 可能就是隱藏在我們身邊的重要風險因素。

“社會隔離”,簡單來說,就是生活中缺乏足夠的人際互動。比如獨居在家很少與他人往來,和親朋好友一年見不上幾次面,甚至連每周出門參加一次社交活動都做不到。這種看似普通的生活狀態,其實是一個常被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以往研究表明,長期處于社會隔離狀態,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病風險,但其與VTE的關聯尚未被充分評估。同時,社會隔離究竟如何影響健康,背后的機制尚不清楚。

而血漿代謝物,成為了破解這一謎題的關鍵鑰匙。血漿代謝組就像是人體健康的 “化學地圖”,通過分析其中的代謝物,能深入了解疾病的發生機制。研究者推測,代謝物或許就是連接社會隔離與健康隱患的 “橋梁”。帶著這樣的疑問,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國家腎臟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展開了一項大規模研究,相關成果發表于權威雜志《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為揭示社會隔離與健康之間的復雜關系提供了新的視角和重要依據。

這項研究納入了 236,026 名在研究開始時未患有VTE,且擁有完整代謝組學數據的參與者,他們平均年齡 56.5 歲。研究人員用三個簡單問題來判斷是否存在社會隔離:是否獨居?與親友互相拜訪的頻率是否少于每月一次?每周是否沒有任何社交活動(比如去健身房、參加社團活動等)?只要符合其中至少兩條,就被認定為處于社會隔離狀態。結果顯示,約 8.9%(21,116 人)的參與者存在社會隔離情況。

在長達 12.5 年的隨訪過程中,共出現了 6681 例 VTE 事件。研究表明:相比社交正常的人群,社會隔離組患 VTE、DVT 和 PE 的風險分別高出 17%、15% 和 28%!進一步分析發現,哪怕只是某一項社交指標不達標 —— 親友拜訪少、不愛出門社交,或者獨居,患 VTE 的風險也會分別增加 10%、6% 和 8%。研究人員通過分析249種血液代謝物,運用專業統計方法篩選出28種關鍵物質,構建出獨特的"社會隔離代謝特征"——包括炎癥標志物(如糖蛋白乙酰化物)、氨基酸(亮氨酸、纈氨酸)、酮體和脂肪酸等在內的代謝物,其評分每增加1個標準差,會使VTE、DVT和PE風險分別增加16%、14%和20%(圖1)。

圖1. 社會隔離的代謝特征評分與VTE(A)、DVT(B)和PE(C)風險之間的關聯

更關鍵的是,中介分析證實"社會隔離代謝特征"在社會隔離與血栓風險間扮演重要角色,能解釋約11%的VTE/DVT風險和8.4%的PE風險,其中11種核心代謝物(如脂肪酸比例失衡、特定氨基酸水平異常等)尤其關鍵,它們如同"隱形橋梁"將社會隔離與血栓風險緊密相連(圖2)。

圖2. 社會隔離代謝特征顯著介導社會隔離與VTE的關聯

這項研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社會隔離不只是 “孤獨” 這么簡單,它可能通過改變體內代謝物水平,悄無聲息地增加患血栓的風險。這也提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重視社交、主動打破 “孤獨圈”,不僅能豐富精神生活,更是在為血管健康保駕護航。未來,或許可以通過改善社交狀態,調控體內代謝物,找到預防 VTE 的新方向。不妨從今天開始,給許久未聯系的朋友打個電話,約一場聚會,讓健康與快樂一同 “流動” 起來!

參考文獻:

Xiang H, Gan X, Zhang Y, Zhang Y, Ye Z, Yang S, Huang Y, Wu Y, Zhang Y, Qin X. Association of Social Isolation and Plasma Metabolites With the Risk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25 Feb;45(2):332-340.

編輯 | 向浩 伍逸婷

審核 | 秦獻輝 張園園

來源: 腎臟健康促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