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肺炎是兒童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尤其在冬春寒冷季節及氣候驟變時更為多發。小兒肺炎不僅對兒童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還可能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因此在孩子患病期間,家庭護理顯得尤為關鍵。本次科普會詳細介紹小兒肺炎的家庭護理方法,幫助家長更好地照顧患兒,促進其身體康復。

一、了解小兒肺炎的基本癥狀

小兒肺炎一般是由病毒和細菌引起,起病急驟或遲緩,癥狀常見發熱、咳嗽、喘息、呼吸困難等。患兒發熱時體溫多在38~39℃,小部分可能高達40℃左右,新生兒可能不發熱或體溫不升。咳嗽及咽部痰聲在早期就很明顯,早期為干咳,恢復期咳嗽增多且有痰;此外患兒還可能出現嘔吐、煩躁、精神萎靡等癥狀。

二、觀察患兒呼吸狀況

在居家環境中,家長要密切觀察患兒的呼吸狀況,這是判斷病情輕重的重要依據。一般來說安靜狀態下如果患兒的呼吸次數每分鐘超過50次,就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家長還需要注意患兒是否有鼻翼扇動、唇周青紫、精神萎靡或煩躁不安等重癥表現,出現問題及時就醫。

三、保持室內環境舒適

(一)溫度與濕度

室內溫度最好保持在18~20℃,濕度保持在50%~60%。適宜的溫濕度有助于患兒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減輕咳嗽癥狀;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室內安放加濕器來保持空氣濕潤。

(二)空氣流通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定時開窗通風換氣,避免煙霧、塵埃等污染物。在患兒患病期間還要盡量減少室內人員流動,謝絕客人來訪,特別是其他人有呼吸道感染時,應與患兒隔離,防止交叉感染。

(三)安靜整潔

要保持室內安靜整潔,有利于患兒休息;人多吵鬧的環境不利于患兒康復,居家環境下室內人員不要太多,有來訪人員逗留時間不宜過長。

四、合理營養與補充水分

(一)飲食清淡易消化

肺炎患兒常伴有高熱、胃口較差、不愿進食,因此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可以給予流質飲食,如牛乳、米湯、蛋花湯、菜湯、果汁等;患兒退熱后可加半流質食物,如稀飯、面條等;注意需要保證一定的優質蛋白攝入來增強患兒抵抗力。

(二)補充足夠水分

由于肺炎患兒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再加上高熱時水分喪失較多,因此必須補充足夠的水分來保證患兒體內水分平衡。

五、加強皮膚及口腔護理

(一)皮膚護理

患兒出汗過多時要及時更換潮濕的衣服,并用熱毛巾把汗液擦干,對皮膚散熱及抵抗病菌有好處;注意要保持患兒皮膚干燥清潔,防止發生皮膚感染。

(二)口腔護理

對于痰多的患兒應該盡量讓痰液咳出,防止痰液排出不暢而影響肺炎恢復。家長可以經常將小兒抱起,輕輕拍打背部,臥床的患兒應該勤翻身,這樣也可使痰液容易咳出;此外還要注意患兒口腔清潔,防止發生口腔感染。

六、保持呼吸道通暢

小兒患肺炎時肺泡內氣體交換受到限制,體內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如果鼻腔阻塞或氣管、支氣管內有大量痰液,會影響空氣的吸入,加重缺氧。因此家長要及時為患兒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還要注意觀察小兒鼻腔內有無干痂,可用棉簽蘸水后輕輕取出,以解決因鼻腔阻塞而引起的呼吸不暢;對于喘憋嚴重的患兒,建議輔助其取半臥位,把頭和上半身抬高來減輕呼吸困難的癥狀。

七、增強免疫力與預防復發

在日常生活中要讓孩子保持適當的身體鍛煉,增強抗病能力;注意合理喂養,防止營養不良;要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勤洗手、不隨地吐痰等;還要注意隨氣候變化適當增減衣服,避免受涼感冒。

小兒肺炎患病后免疫力不持久,容易再受感染。因此需要積極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等疾病的發生,注意做好空氣消毒來預防感染。

要自行給孩子隨意用藥,以免延誤病情。

**、心理支持與情感關懷**

患兒在患病期間,由于身體不適,可能會變得煩躁不安或情緒低落。家長要給予其足夠的心理支持和情感關懷,安撫患兒的情緒,讓患兒感受到溫暖和安全。家長自身也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以良好的情緒影響患兒,促進康復。

最后,小兒肺炎的家庭護理是一項細致而復雜的工作,需要家長的耐心、細心和責任心。家長要認識到小兒肺炎的嚴重性和復雜性,不要掉以輕心或盲目自行處理。在護理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或困難要及時向醫生咨詢或尋求專業幫助,如此才能確保患兒早日康復,健康成長。

作者:王歡 舟山市婦女兒童醫院

來源: 四川廣播電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