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護佑航天員安全返回,紅白相間的“大傘”,如何巧妙的裝進傘包?每次神舟系列載人飛船航天員乘組順利回家,紅白相間的巨型降落傘都可謂功不可沒。這個巨型降落傘就是神舟飛船回收著陸分系統的主傘,面積約1200平方米,全部展開后可以覆蓋三個籃球場;主傘拉直長度超過70米,能夠橫跨足球場。主傘雖大但重量很輕,收攏后裝進傘包內的體積還不到200升,可以塞進普通的家用冰箱。

帶你了解這項聽起來簡單、卻有著很高技術含量的工作——包傘。

這么大的主傘是怎么裝進傘包的呢?包傘就是將降落傘的傘衣、傘繩和連接吊帶等部件裝進傘包內,使之保持一定的幾何形狀,并保證傘衣等部件在工作前不受氣流吹襲,不與其它物體鉤掛,在工作時按預定程序開包工作。整個包傘流程有幾十道工序,主要操作有晾傘、疊傘衣、梳理傘繩、整理傘包、裝填降落傘、封包、稱重,每一步都至關重要。

01梳理傘繩梳理傘繩的目的是確保96根傘繩互不纏繞。

這是如何做到的呢?傘繩采用特殊材料制成,表面光滑,本身就不容易打結。研制人員用一種叫“梳繩夾”的工具,將傘繩按照編號順序依次排列進梳繩夾內,之后手持每12根一組的梳繩夾從頭理到尾,在近50米的距離內來回走好幾趟。經過梳理之后的傘繩就可以整齊有序地排列在傘包內,保證了傘繩拉出時不打結不纏繞。

02裝填傘衣把傘衣裝填進傘包時,需要三個人同時操作,一人為主,兩人為輔。

輔崗人員負責整理傘衣并送入傘包,主崗人員負責將傘衣疊放平整并初步壓實。傘衣裝填進傘包時既要均勻有序,又要充實飽滿、不留空隙。壓實傘衣時要根據傘衣在傘包中的位置靈活處理,不能蠻干,否則會損傷傘衣。這一步驟看似“信手拈來”,實則依靠多年包傘工作的經驗積累。 只靠人的雙手,很難將降落傘全部裝填進傘包中,還需要用壓力包傘機將傘衣、傘繩和連接吊帶等部件壓進傘包內。底層傘衣用包傘機壓實后,繼續進行手工裝填。反復數次,降落傘就會全部被裝進傘包內。

03封包傘衣傘繩全部裝填進傘包后,需要將傘包的口封住,這一過程叫“封包”。

由于傘衣傘繩是在壓力包傘機的巨大壓力下塞進傘包里,當包傘機壓力撤除,傘包內壓實的傘衣傘繩也會隨壓力減小而膨脹。因此,封包需要在壓力解除但傘衣還未來得及膨脹的一瞬間進行。封包時,兩名操作人員同時抽緊封包繩,并慢慢收緊,這一步要求兩人力量均等且同步。圍成的繩環大小到達規定尺寸后,第三名操作人員系緊封包繩。整個封包過程維持十幾分鐘,其強度不亞于在健身房鍛煉兩個小時。

從200升的傘包到空中1200平米的巨型降落傘,其展開過程只有短短幾十秒,但這幾十秒背后,是航天包傘人員數天的包裝、加工人員數月的縫制、設計人員數年的計算與試驗,每次傘花完美綻放,每次用實際行動成功護航了航天員的回家之路。向他們致敬!

來源: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