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中藥研究院中藥資源團隊在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深入調研時,首次發掘并確認了一種當地民間食用的野菜——大苞景天。這一發現不僅豐富了保護區的植物多樣性,同時也為當地民間文化發掘提供了新的視角。

據查詢資料進一步了解大苞景天(Sedum oligospermum Maire),又名凹葉大苞景天,屬于景天科景天屬,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大苞景天分布于中國的云南、貴州、四川、湖北、湖南、甘肅、陜西、河南等地,以及緬甸,主要生長在海拔1100-2800米的山坡林下陰濕處。大苞景天是秦巴山區一個民間草藥,因其根形如雞爪,故得名“雞爪七”;又因其有活血散瘀的功效,故稱“活血草”。

調查中發現大苞景天不僅很好藥用價值,還是當地居民的傳統食用野菜。當地居民常常在春夏季節采摘其嫩葉和莖部,通過涼拌、炒食或燉湯等方式進行烹飪,口感爽口,味道鮮美。陰條嶺得天獨厚的環境孕育了不少純天然且美味可口的野菜資源。此次大苞景天的發現,不僅為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植物多樣性增添了新的亮點,也為當地的民間文化和特色農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餐桌上的大苞景天

來源: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