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歐陽琳主任醫師、周超主任醫師,鄒老師的科普花園 鄒靜波主任技師
在眾多的艾滋病感染個案中,總有一個身影若隱若現,它就是毒品!但新舊毒品在艾滋病的傳播方式上卻大相徑庭,傳統毒品吸毒者常常通過共用針具,引起艾滋病病毒經血液傳播,而新型毒品吸毒者常常致幻后發生不可控的高危性行為,導致經性接觸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風險大增。染上毒品,無論當下是否已經感染了艾滋病,對個人和家庭的危害幾乎都是不可逆轉,因此切斷毒品的來源對艾滋病的預防來說也顯得尤為關鍵!
據重慶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2024年的監測數據顯示,新發生的藥物濫用以合成毒品占絕對優勢,35歲及以下人群是重點關注對象。18歲以下藥物濫用人群數量同比明顯增加,依托咪酯(多隱藏于電子煙)濫用成首位占比。
為尋求刺激、逃避現實壓力,或走捷徑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困難,在獵奇心理或無知狀態下,人們容易被網絡或朋友誘導、慫恿而嘗試一些新鮮刺激或他們認為“無害”的物品。這種錯誤嘗試讓他們陷入毒品與艾滋病的雙重深淵。
遠離“毒”與“艾”的陷阱,預防是關鍵!
1、學習知識,增強風險防范意識
目前新型毒品極具偽裝性,艾滋病感染者已波及各年齡段和普通人群,毒品和艾滋病距離我們并不遠。主動學習禁毒防艾相關知識,了解可能涉毒或發生艾滋病感染的場景,提高對毒品防范和疾病感染的認知。
娛樂場所的復雜性:一些新型毒品通過娛樂場所“內線”流通,意識混亂后可能發生性亂、被性侵等高危性行為;應警惕進入低俗、魚龍混雜的娛樂場所。
社交網絡的不安全性:社交平臺的一些涉毒涉黃的暗語和體驗可能引發好奇和模仿;通過網絡易接觸獲取非法物質,社交軟件交友是青少年感染艾滋病非常重要的途徑;
熟人朋友的不確定性:你無法完全了解他人的經歷和朋友圈,即使是你的熟人、朋友、同學,也可能利用你的信任關系讓你嘗試一些有危險的行為。
2、預防為主,掌握禁毒防艾相關生活技能
識別風險的技能:識別毒品偽裝性及毒販伎倆,識別不安全性行為;持續學習,積累經驗,提高警惕。
拒絕誘惑的技能:不要相信來源不明的“特效”物質;貪便宜走捷徑可能讓你付出更大的代價。
應對負面情緒的能力:遇到困難挫折,出現負面情緒,學會接納自己的正常反應,通過正確途徑釋放壓力,比如運動健身、放松冥想、好友傾訴、日記繪畫、電影聽歌等形式。
懂得自救及求助的能力:發現自己可能接觸或吸食毒品及時遠離并向家人和警察求助;發生了高危性行為可在72小時內尋求艾滋病暴露后預防,避免更嚴重的后果。
請牢記:毒品的本質就是成癮性,絕不嘗試第一口。
艾滋病感染者外表看不出來,保護好自己是關鍵。
轉載自重慶疾控微信公眾號,原標題為《遠離“毒”與“艾”的陷阱,預防是關鍵!》,經征得作者同意,轉載時標題和內容有修改,禁毒和防艾宣傳,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來源: 重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