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事知多少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tài)破朝霞。

人間四月,谷雨前后,一簇簇如火如荼的牡丹花競相盛開,飽滿的花朵搖曳在春風之中,仿佛在向絢爛的春天致敬。

作為中國名花之一,牡丹色澤艷麗,素有“花王”的美譽。牡丹自古以來便受達官貴人推賞,文人雅士雅觀,盛放千年,形成一種審美風尚。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花不同,但從古至今唯一不變的是,牡丹始終以獨特的美麗與高貴的氣質,撩撥起全民的“賞花DNA”。

(園內實拍)

牡丹

1000年前的網(wǎng)紅

中國是牡丹的故鄉(xiāng),其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據(jù)《詩經》記載,早在先秦時期,牡丹就已經被當作贊美之物出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南北朝時期,牡丹開始作為觀賞栽培花卉,至今已有1500年。到了唐朝,牡丹更是走上“花”生巔峰,成為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們無比喜愛的寵兒,成就了一首首傳奇的詩篇。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唐詩中與牡丹有關的超過200首。廣為人知的是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以及白居易的“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詩中所描繪的場景便是當時牡丹花開時全城賞花的盛景。人們奔走相告,爭先賞玩,足以證明牡丹當時可謂是C位出圈,擁有超高人氣。

宋朝《清異錄》上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

五代時,周世宗派使者南下接觸南漢君主劉鋹。南漢一方很是傲慢,大夸其國勢,接待人員贈送茉莉花,稱作“小南強”。后來宋滅南漢,劉鋹被押到汴京開封,見到牡丹,大為驚駭。北宋官員故意說,這叫“大北勝”,將牡丹用作大國氣勢的象征。據(jù)說,到北宋中,已有人將牡丹稱為“花王”。而康熙年間,固倫郡主結婚時,康熙帝賜牡丹一株,作為陪嫁禮。

到了今天,牡丹是園林中的觀賞植物,盛放的時節(jié)吸引無數(shù)人游園賞花。人們在各地的花園、公園中欣賞到牡丹的絢麗風姿,感受其獨特的魅力和美好的寓意。小時候,每個人家里都會有牡丹花樣的居家用品,從床單,到熱水瓶、搪瓷杯、臉盆等,以及家中的掛畫,到處都是牡丹的身影,寓意富貴吉祥。

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牡丹的培植面積、品種、栽培技術,也在不斷擴大和豐富,中國是牡丹的原產地和主要分布區(qū)域。目前,全球已知的牡丹品種超過3000種,有觀賞牡丹和藥用牡丹之分。其中,鳳丹牡丹是牡丹的老祖宗,孕育了成百上千的牡丹精品,擎起了牡丹王國的半壁江山。

據(jù)清乾隆《銅陵縣志》記載

東晉道學家葛洪在銅陵順安長山種杏煉丹時,曾種植過牡丹,后留下“白牡丹一株,高尺余,花開兩三枝,素顏絕麗”。順安長山離鳳凰山僅幾公里,鳳凰從長山銜牡丹種子落入鳳凰山地,后便稱作鳳丹。

史料記載,明朝萬歷皇帝朱翊鈞寵愛的鄭貴妃誕下皇子后氣血兩虛、腰膝酸軟,臉上還出現(xiàn)了黃褐斑和皺紋,這也讓她性情變得郁郁寡歡起來。為治愈鄭貴妃萬歷皇帝遍訪天下名醫(yī),最后由河北安國“通仁堂”的主人藥王邳彤的后裔邳承祖郎中獻上一劑丸藥,服藥過后鄭貴妃病情好轉,臉上的黃褐斑消退,神清氣爽,光彩照人,這便是后世流傳千古的“烏雞白鳳丸”。“烏雞白鳳丸”所用到的原料就是白色的鳳丹牡丹。雖然鄭貴妃的故事有待考究,但是牡丹的藥用價值確實早有記載。中國最早的本草經典著作《神農本草經》里關于牡丹有記載“主寒熱、中風、瘦瘋、痙、驚痛、邪氣、除癥堅、淤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痛創(chuàng)。”講的是牡丹花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養(yǎng)血和肝、散郁祛瘀等作用,有助于女性活血調、氣血充沛、皮膚紅潤等。

(園內實拍)

但是,按照《神農本草經》收載,牡丹當時與芍藥名實基本一致,牡丹初號木芍藥,《古今注》云:“芍藥有二種,有草芍藥、木芍藥。木者花大而色深,俗呼為牡丹,非也。”這里所說的,木芍藥,便是今天所說的牡丹。

通常,入藥使用的牡丹一直以芍藥科牡丹為主流,但牡丹系重要的觀賞植物,各地載培變種極多,牡丹藥用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在牡丹的根,也稱丹皮,是家喻戶曉的“六味地黃丸”成分之一,在其中起清瀉虛熱、活血化瘀的作用。丹皮含牡丹酚等多種藥用成分,具有抗菌消炎、鎮(zhèn)靜鎮(zhèn)痛、降血壓、抗痙攣等功用(《中國牡丹品種圖志》,王蓮英,1997)。而牡丹的花可藥用也可食用。花含黃芪苷,有養(yǎng)血和肝、散郁祛瘀的效果。花瓣可食,含有多種游離氨基酸。

前面提到讓鄭貴妃病情好轉的鳳丹,是安徽省銅陵市特產,栽培已有1600余年的歷史。明代永樂年,銅陵牡丹栽培一直以藥用為主。除此之外,它還是一種很好的生態(tài)樹種,可以生產牡丹籽油,是由牡丹籽提取的木本堅果植物油,以牡丹籽仁為原料制成。牡丹籽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90%以上,多不飽和脂肪酸—亞麻酸含量超過40%,比橄欖油還多40倍。這樣看來,牡丹全身都是寶,明明可以靠顏值,它卻把內功修煉十足,從未忘記為人民服務。

(園內實拍)

每年四月,百花爭艷,雍容華貴的牡丹已經成為一種文化載體。它盛開似錦,傾國傾城,國色天香,是歷史文化的傳承。同時,包裹在它盛放美麗外表下的是無可替代的實用性功能與藥用價值。這樣看來,牡丹始終得到人們的偏愛,確實是實至名歸呢。

(園內實拍)

來源: 安利植物研發(f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