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爺最近總說“沒意思”,連最愛的象棋都提不起勁;王阿姨明明吃得不多,卻常喊胃脹背痛……歲月沉淀智慧,卻也悄悄帶來健康挑戰。老年朋友的身心健康,需要我們更精心的照顧。
6月23日-29日是2025年**“全國老年健康宣傳周”,主題為“銀齡健康,從心啟航”**,旨在宣傳普及老年健康政策和科學知識,切實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和健康水平。
如何守護銀齡健康?這份指南請收好↓↓
【老年體檢:精準導航,健康無憂】
定期體檢,是老年人健康的“守門人”。《關于做好202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通知》(國衛基層發〔2025〕7號)中明確提出:“組織做好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增加胸部數字化X線攝影(DR)正位檢查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切實做好視力聽力粗測判斷,繼續開展認知功能初篩。”
以下檢查項目,可作為參考↓↓
基礎項目不可少——
-
**三高”監測:**血壓、血糖、血脂是心腦血管風險的“晴雨表”。
-
**臟器功能評估:**肝腎功能、血常規、尿常規,反映身體基礎運轉狀態。
-
**癌癥早篩:**胃腸鏡、低劑量肺部CT、乳腺超聲/鉬靶、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檢測等,是發現早期癌癥的關鍵武器。
專屬項目多關注——
-
**骨密度檢測:**我國5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松癥患病率達19.2%【來源:《中國老年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2023)》】,早篩早防骨折風險。
-
**認知功能篩查:**簡易精神狀態檢查(MMSE)或蒙特利爾認知評估(MoCA)量表,及早發現記憶減退信號。
-
**跌倒風險評估:**步態、平衡能力、視力、居家環境評估,預防“人生最后一次跌倒”。
-
**營養狀況評估:**肌少癥篩查(如握力測試)和膳食分析,避免“隱形饑餓”。
-
**頸動脈超聲等血管檢查:**評估動脈硬化程度,預防腦卒中。
【老年抑郁:識別“心靈感冒”,重拾生活微光】
老年抑郁癥絕非簡單的“心情不好”,它常披著**“軀體不適”**的外衣——持續的疲乏、難以解釋的疼痛、食欲睡眠紊亂、注意力減退,甚至伴有“拖累家人”的強烈自責感。
有研究顯示,大概有半數的老年抑郁癥患者,到醫院就診的首次癥狀,并不是說心情不好,而是以各種各樣的身體不舒服去就診。尤其是在獨居、喪偶,或身體得了慢性病時,這些對其來說是一種應激,表現得身體不舒服會更為明顯。通常這種情況下,患者覺得“身體語言”更容易理解,也更愿意傾向于用身體不舒服來表達自己的心理狀況。
一圖讀懂“老年抑郁”↓↓
夕陽并非遲暮的符號,而是閱歷沉淀的勛章。一次全面的體檢,一份用心的傾聽,一個溫暖的社群,都是守護這份珍貴勛章的力量。
健康晚年,不僅是生命的長度,更在于心靈被陽光照亮的每一寸時光!
信息來源 | 參考自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中國疾控中心、健康時報等
來源: 北辰醫院資訊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