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聯合會承辦的“科普課堂”進通新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場融合歷史、科學與動手樂趣的“穿越百年的機械奧秘 | 自行車DIY科技營”科普活動在此圓滿落幕。30組親子家庭化身“機械工程師”,親手組裝經典“二八大杠”模型,在螺絲與齒輪的碰撞聲中,解碼自行車背后跨越世紀的科技智慧。
從達芬奇手稿到“二八大杠”:一場機械文明的穿越之旅
活動以一場生動的“時空穿越”拉開序幕。孩子們跟隨導師的腳步,從1493年達芬奇手稿中神秘的木質“自行車雛形”,一路探尋到風靡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經典“二八大杠”。一張張歷史圖片和導師的講解,讓孩子們驚嘆于兩個輪子如何承載人類不斷演進的智慧與工程奇跡,深刻理解了綠色交通工具的發展脈絡。
親子協作,賦予零件生命:沉浸式工程挑戰
創造營的核心是動手實踐。每組親子家庭領到一份專屬物料包,在專業導師的引導下,開啟了一場沉浸式的機械裝配之旅:
專注裝配: 小手與大手協同合作,仔細組裝28英寸經典輪組,搭建穩固車架。
巧用杠桿: 安裝省力杠桿車把系統,感受輕輕一轉即可掌控方向的精妙。
破解傳動: 連接并調試古老的皮帶傳動系統,觀察腳踏動力如何“隔空”高效驅動后輪。
十步嚴謹的進階式制作流程,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手眼協調能力與專注力,更讓冰冷的零件在親子協作中被賦予“生命”,一輛輛承載著成就感的經典自行車模型逐漸成型。
原理實驗室:解密生活中的機械哲學
當親手組裝的模型腳踏板被踩動,后輪飛速旋轉時,科學原理變得觸手可及。導師引導孩子們深入探究:
“杠桿霸主”的奧妙: 為何小小車把能撬動龐大車身靈活轉向?阿基米德的杠桿原理在此生動演繹。
“皮帶暗語”的傳遞: 剖析皮帶傳動如何實現動力的非接觸式高效傳輸。
“花紋玄機”的智慧: 觀察輪胎凹凸紋路,理解摩擦力在防滑與驅動中的關鍵作用。
這些源自生活的科學知識,讓孩子們恍然大悟,原來爸爸口中叮當作響的“二八大杠”,蘊藏著如此豐富的物理世界密碼。
活動尾聲,孩子們驕傲地展示著自己的作品——專屬DIY自行車模型,并帶回了記錄原理的科普手賬。一位父親感慨道:“和孩子一起拼裝‘二八大杠’,仿佛回到了我的童年,還能一起學習里面的科學道理,這活動太有意義了!”此次活動成功實現了多重目標:
知識跨界融合: 無縫鏈接歷史人文、物理原理與工程技術。
工匠精神啟蒙: 嚴謹的裝配流程錘煉了耐心與細致。
環保意識萌芽: 從自行車發展史感悟綠色可持續交通的價值。
親子情感升溫: 在共同創造中增進理解,建立珍貴的協作記憶。
當螺絲刀精準嵌入螺母,當齒輪咬合帶動鏈條旋轉,孩子們建構的不僅是一輛自行車模型,更是對機械世界運行邏輯的認知框架,以及一份對科技與歷史交織之美的深刻體悟。這場在黨群服務中心上演的“百年機械奧秘”之旅,成功為社區青少年及家庭播下了探索與創造的種子。
來源: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