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37、38度的高溫
成都人民:我快要遭不住了~
熱浪來襲,為了涼快涼快
西瓜、空調肯定是缺一不可的
最貼心的華西醫生還要為大家
送上一份“防暑攻略”!
機體在正常狀態下會調節我們的體溫,一旦體溫調節功能受到影響,機體不能及時適應溫度,就容易發生中暑。
本身處于一些基礎疾病狀態,如患有肥胖、甲亢、慢性心臟病、中樞神經功能紊亂等,或者如硬皮病、大面積燒傷等導致本身汗腺減少的問題等,會容易出現中暑。
圖片來源:攝圖網
根據中暑的癥狀,可以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三類。
先兆中暑癥狀:有點兒口渴,有點兒沒精神,精神不集中,小便發黃,感覺四肢無力、疲憊等。
輕癥中暑癥狀:口渴加重,全身無力,大量出汗,面色潮紅或蒼白,胸悶,皮膚灼熱等。
重癥中暑癥狀:小腿、腹肌、手臂或后背抽筋、出現心率增快、血壓下降,惡心嘔吐,或全身出現濕冷的表現。
發現中暑,正確做法是:
????及早發現自己中暑的癥狀,解除誘因,脫離高溫、高濕、空氣不流通的環境,同時停止體力運動(或勞動)。
????保持安靜休息,同時補充含糖和鹽的水。因為糖可以補充能量,鹽可以補充電解質,實在沒有,普通水也可以。
????如果上述處理之后,癥狀仍然沒有緩解甚至加重,就需要盡快就醫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已經出現了肌肉痙攣、熱衰竭的表現,一定要及時撥打120,避免演變成熱射病,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大量出汗后立即吹空調或沖冷水澡
不可以!
雖然空調在夏季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大量出汗后,我們的身體為了把熱量發散出去,外周毛細血管會處于擴張狀態,幫助排汗降低體溫。
此時如果立即吹空調或沖冷水澡,外周毛細血管會被迫收縮,不利于身體散熱,當機體的體溫調節功能處于失衡狀態時,就會導致免疫力下降。
?對普通人群來說,容易誘發感冒。
?對有呼吸道相關基礎疾病的人群來說,容易加重呼吸道相關的癥狀。
比如有哮喘病史的人群,更容易誘發哮喘及呼吸道痙攣;有慢性支氣管炎的人群,由于免疫力下降,也會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風險。
此外,突然的降溫,還會增加面癱和肌肉痙攣的風險。
高溫運動后,立刻去泡熱水澡
不可以!
外周毛細血管處于擴張狀態,這個時候如果又用熱水泡身體,那么熱脹冷縮,外周毛細血管就擴張得更厲害,回流到心臟的血液就更少了。
此時,最典型的表現就是血壓下降或腦供血不足、缺氧,從而導致頭暈、眩暈,甚至發生暈厥、跌倒和摔傷。
所以,建議運動完30分鐘以內盡量不要泡溫泉、洗熱水澡。
多喝水
我們皮膚每時每刻都在散發水分,溫度越高,失水越多,所以夏天要注意補充水分。
建議普通人群每天要喝夠 1.5 升左右的水,這差不多就是所謂「8 杯水」的量。
需要注意的是,有慢性心功能不全或者腎臟相關疾病,以及其他慢性病的人群,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控制飲水。
適量增加蔬菜水果攝入
在均衡飲食的基礎上,適量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來增強人體的免疫力。
注意防曬
避免在高溫環境下高強度工作或暴露太長時間,在日光直射的時間段,大概上午11點到下午兩三點,這個期間盡量不要外出。
聲明:本文系醫學相關教育科普文章,不涉及具體治療方法或醫療行為,不得替代醫院就診行為。
本文合作專家
內容制作
編輯:100%甜
制圖:張富耀
來源: 華西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