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星 /張海靜

審核:趙銀龍

病例介紹:

女性患者,于1年前因膝關節疼痛行小針刀、注射玻璃酸鈉等方式治療, 1個半月前出現左側腘窩處破潰。入院后完善相關化驗檢查,C反應蛋白<3 mg/l,血沉14.0mm,血常規未見明顯異常。

三相骨顯像結果提示:左側膝關節改變伴左側股骨遠端及左側脛骨近端骨質破壞,三相骨顯像血流相、血池相及延遲相均陽性,考慮良性/炎癥,感染性關節炎可能大。

患者后續于我院行超聲引導下穿刺,病理提示(左側膝關節周圍腫物穿刺組織)送檢纖維脂肪組織內見慢性肉芽腫性炎,不能除外結核,請結合臨床,待補充特殊染色結果。

三相骨顯像是核醫學SPECT/CT特有的檢查方法,也被稱為骨動態顯像,一次性注射骨顯像劑后,在不同時間通過外部SPECT對放射性信號進行捕捉、成像,獲得局部骨及周圍組織的數據和圖像,全面反映骨骼及周圍組織的代謝和功能狀態,在骨感染性疾病的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

三相骨顯像都有哪“三相”?

①血流相:反映骨骼及其周圍組織的血流灌注情況,放射性增高提示動脈血流灌注增強,放射性減低提示動脈血流灌注減低。

②血池相:反應骨及軟組織血運情況,放射性增高提示充血,放射性減低提示血運減少。

③延遲相:反映骨代謝活躍程度,放射性增高提示骨代謝活躍,放射性減低提示骨代謝不活躍。

除上述三相之外,吉大二院核醫學科還免費為患者完善同機低劑量CT掃描,并利用軟件功能進行SPECT與CT的同機融合,實現對解剖結構細節的展現,提供更為準確、詳細的診斷信息,實現功能代謝顯像與CT解剖顯像的實時融合,更有利于對病變性質進行分析。

三相骨顯像在骨感染性疾病的臨床應用有哪些?

鑒別人工關節置換術后假體感染和松動

人工關節置換術后的常見并發癥是假體松動或感染,三相骨顯像可以用于全關節置換術或其它金屬假體置入患者術后隨訪,以股骨頭假關節為例,正常情況下6-9個月內局部顯像劑分布仍增濃說明可能存在松動或感染。

①假體周圍感染:典型表現為血流相、血池相、延遲相顯像劑明顯異常濃聚、范圍廣且彌漫,同機CT??梢娷浗M織影、骨質破壞等影像。

②假體松動:典型表現為血流相、血池相在著力點附近出現放射性高攝取,延遲相可見假體兩端局限性放射性濃聚,同機CT??梢姽俏?、骨質疏松等表現。

骨髓炎

骨髓炎是一種常見的骨科感染性疾病,可導致疼痛、腫脹、發熱等癥狀,如果不能及時準確診斷和治療,可能會造成骨骼破壞、肢體功能障礙等嚴重后果,依據病程可分為急性和慢性骨髓炎,三相骨顯像能在骨髓炎發病后的早期(24小時內)就顯示出異常,最常見的征象是在病變部位出現血流相、血池相及延遲相局限性的放射性示蹤劑異常濃聚的“熱區”。

骨與關節結核

骨與關節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侵入骨或關節引起的破壞性病變,好發于兒童及青少年,常繼發于肺結核,涉及部位多為脊柱,其次為髖關節、膝關節及肘關節。多發的骨結核病灶在骨顯像上可呈現多發性顯像劑異常濃聚。在骨與關節結核的早期,由于病變部位的炎癥反應和局部血管擴張,血流相顯示出病變區域的血流量增加,血池相病變區域及周圍的血池放射性攝取增高,延遲相中,顯像劑在骨骼中的代謝和分布情況能夠顯示出骨與關節結核的特征性表現。

三相骨顯像檢查注意事項

患者無需禁食水及特殊準備,具備平臥20分鐘左右,且保持受檢部位靜止的能力(疼痛難忍者可先注射鎮痛藥物)。

注射顯像劑后2小時內飲水500-1000ml,檢查前排空膀胱。

顯像前去除身上金屬物品。

妊娠及哺乳期患者慎用該檢查。

吉大二院核醫學科三相骨顯像檢查采用了先進的核醫學成像設備,能夠清晰、準確地反映骨骼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狀態,雖然是放射性檢查手段,但采取了嚴格的輻射防護措施和操作規程,確?;颊咴跈z查過程中的安全性。同時,所使用的示蹤劑劑量也經過精確計算,確保在達到診斷效果的同時,將輻射風險降到最低,已經成為骨病患者臨床診斷的重要手段。

來源: 吉大二院核醫學趙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