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涼爽的水邊成了孩子們避暑嬉戲的好去處,然而看似平靜的水面之下,卻暗藏著極大的危險。
“溺水”——頃刻之間就是生死之別。預防溺水,加強防溺水教育與宣傳,提高家長與孩子們的安全意識,避免溺水事故的發生。以下是一些建議:
一、給家長:
1、時刻有效看護,伸手可及,視線也不能離開!
嬰幼兒洗澡、玩水時,家長必須全程在旁,
帶孩子去水域(泳池、海灘、河邊、池塘),家長要下水或緊貼孩子。
消除家中的隱患:水桶、浴缸、水盆、等儲水容器,用后立即清空。
帶孩子去有合格救生員、安全設施齊全的正規游泳場所。
了解水深、水質、水下情況(是否有暗流、水草、陡坡)。
遠離無人看管的野塘、水庫、河流、溝渠、工地水坑。
嬰幼兒、不熟練的游泳者、乘船時,必須正確穿戴合格救生衣。
家長自己學習心肺復蘇術(CPR)和基礎急救知識。
二、給兒童/青少年:
1、不準私自下水游泳。
2、不準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
3、不準在無家長或老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
4、不準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
5、不準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準不熟悉水性的學生擅自下水施救。
三、如何識別溺水現象?
溺水往往是“悄無聲息”的,不會像電視劇里那樣大喊大叫、拼命揮手。真實溺水跡象:
1、頭可能后仰,嘴在水平面上下浮動。
2、眼神呆滯、空洞或緊閉雙眼。
3、頭發可能蓋住前額或眼睛。
4、試圖游向某個方向但原地不動。
5、身體在水中近乎垂直,像在“踩水”但無法前進。
6、試圖翻轉身體仰面朝天。
7、張嘴好像在喘氣或呼吸急促、困難。
8、沒有踢腿動作或動作微弱。
9、對呼喊沒有反應。
關鍵點:如果看到一個人在水里安靜地、奇怪地待著,立即詢問確認。如果他/她無法回應或眼神渙散,立即呼救并準備救援!
四、如果發生了溺水,如何自救呢?
溺水自救的核心原則是保持冷靜、保存體力、維持呼吸、等待救援。絕大多數溺水者死于恐慌和體力耗盡,因此掌握科學的自救方法至關重要。
1、落水瞬間:黃金10秒
①屏住呼吸,避免嗆水:落水瞬間本能會吸氣,務必緊閉嘴巴,用鼻子短暫屏氣,防止水灌入氣管。
②丟棄負重:迅速甩掉鞋子、背包等沉重物品(尤其是雙肩包),減輕下沉力。
③調整姿勢,頭向后仰:身體放松,頭盡量向后仰,口鼻露出水面,保持呼吸通道暢通。
2、盡量放松全身,讓身體漂浮在水面之上,將頭部浮出水面,用腳踢水,防止體力喪失,等待救援。
3、抽筋自救:
①小腿/腳趾抽筋:深吸一口氣,用手抓住抽筋腿的腳趾,用力向身體方向拉,同時伸直膝蓋。
②大腿抽筋:彎曲膝蓋,雙手抱住小腿貼近胸部,再緩慢伸直。緩解后輕柔按摩肌肉,改用其他姿勢漂浮休息。
溺水的急救方法
1、立刻撥打120急救電話,告知事故內容與具體地點。
2、救援時用安全的方法將溺水者轉移至硬質地面,避免頸部的扭曲。
3、讓溺水者頭偏向一側,清理口腔、鼻腔的分泌物與堵塞物。
4、施救者半跪,頂住溺水者的腹部,通過拍背,倒出溺水者呼吸道內的積水。
5、如溺水者出現心跳呼吸驟停,立即進行心肺復蘇術(CPR)。
6、如溺水者身著濕外衣,盡早脫下,減少熱量的喪失,產生低溫傷害。
最后,讓我們攜手共進,“珍愛生命,預防溺水”,提高預防溺水的意識,為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來源: 山西白求恩醫院 重癥醫學科 張雨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