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鄉村常見的玉米皮、稻穗遇見童真的想象力,當廢棄的材料在巧手中煥發新生,一堂別開生面的美育課在白箬鋪鎮古沖小學四年級的教室里熱烈展開。6月27日,湖南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志愿服務團隊走進古沖小學,以一堂名為“拼貼色盤——跨媒介的色彩”的創意美育課程,為孩子們播撒了藝術與環保的種子。
美育+環保的雙生花:一堂課讓鄉土材料開口說話
課程伊始,一段引人入勝的視頻提出了“資源再利用”的理念,迅速抓住了孩子們的好奇心。隨后,志愿者們展示了從村里搜集來的獨特材料,并通過展示學生們日常生活場景的圖片,引導孩子們思考: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能否煥發新的光彩? 踴躍的舉手和熱烈的討論,讓課堂迅速升溫。
進入實踐環節,老師詳細介紹了創作所需的材料和步驟,強調了安全操作規范。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創作中。他們利用志愿者精心準備的日常材料,結合色卡進行色彩搭配與拼貼創作。在志愿者們耐心細致的指導下,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將熟悉的鄉土材料與繽紛的色彩巧妙融合。裁剪、粘貼、組合……專注的神情和不時迸發的笑聲,交織成課堂最美的風景。
這堂“拼貼色盤”美育課程意義深遠。它以鄉村常見事物為素材,從資源再利用角度切入,引導孩子們觀察日常、思考材料的重生可能,顯著強化了環保意識。課程巧妙地將美育創作與環境保護、家鄉文化的感知與傳承相結合,實現了雙贏——既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又在他們心中根植了熱愛家鄉、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種子。
“拼貼色盤”的創意之花,在古沖小學綻放,點亮更多鄉村孩子的藝術夢想,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青春的活力與智慧。
來源: 中國流行色協會湖南大學色彩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