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花似火,夏樹蒼翠。在這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時節里,大連金石灘生命奧秘博物館緊密圍繞“矢志創新發展 建設科技強國”主題,充分發揮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職能,策劃開展一系列特色活動,覆蓋科技探索、生命科普、海洋保護等領域,累計吸引超3萬人次。現將活動總結如下:
一、多元創新形式,推動科普實踐融合
透明標本實驗室:制作你的專屬標本
依托透明骨骼染色技術,專業導師現場演示標本褪色、染色、透明化等工藝,指導參與者親手制作專屬標本。通過“原理講解+實操創作”模式,直觀感受生物結構之美,激發公眾對生命科學的探索興趣。
邊笑邊學,科學原來這么有趣!
特邀科普達人用幽默詼諧的語言、生動鮮活的案例,講述生命科學領域的冷知識。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打破科學嚴肅的刻板印象,讓觀眾在歡笑中學習科學知識,增強觀眾對生命科學的親近感,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對未知領域的探索熱情。
科技賦能·國寶新生
打造全新展區,通過“同體拆分”專利技術,完整展示全球首只塑化熊貓標本的皮毛、肌肉、骨骼及內臟,將尖端科技成果轉化為公眾可觸可感的科普載體。活動以“科技解碼生命”為主線,配合推出標本養護實踐、生物塑化工廠探秘等研學活動,打造沉浸式科學體驗場景,激發公眾探索科技成果的熱情。
二、傳承科學家精神,點燃科技創新薪火
館長講解日:揭秘展品背后的科學故事
5·18國際博物館日,館長帶領觀眾深入探索生物塑化標本背后的科技奧秘,以隋鴻錦教授生物塑化領域的科研歷程為脈絡,深度解讀塑化標本的制作工藝,解讀每件展品背后的科學故事。觀眾聆聽科學家攻堅技術難題的故事,感受“讓沉默標本開口說話”的科技力量,在沉浸式互動中傳承探索求真的科學家精神。
生命塑化技術的傳承與突破
在科技工作者日,由隋鴻錦教授介紹生物塑化技術的發展歷程、當前的突破和創新。讓公眾了解這一先進技術在生命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感受科技工作者的專業精神和創新成果。同時,激勵博物館全體員工以科學家精神為引領,推動博物館科普事業行穩致遠。
三、踐行社會責任,延伸科普服務半徑
鄰里科普:生命奧秘進社區
科普講師走進大連灣陽光社區,通過生動講解、實物展示等方式,為社區居民科普生命科學知識,解答疑問,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科學魅力,提升科學素養。
《巨鯨傳奇·再現江湖》特展
6月7日,第九屆大連市海洋文化節啟動之際,博物館舉辦的全球首家“四維展覽”《巨鯨傳奇·再現江湖》于旅順正式拉開帷幕。展覽以38.77噸的擱淺抹香鯨為原型,動態呈現生物塑化全流程——觀眾可見證其骨骼重組、肌肉塑化的“重生”進程。展覽同步開放標本工廠,揭秘“中國智造”技術如何成就世界最大塑化標本,通過三大主題展區、百件展品及“鯨落”“大連海鮮”等特色展項,打造科技與人文交織的深海傳奇,呼吁公眾守護海洋生態。
從實驗室的微觀探索到標本工廠的巨鯨傳奇,從青少年的好奇眼眸到社區群眾的由衷贊嘆,大連金石灘生命奧秘博物館以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內涵,用實績踐行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責任擔當,讓更多人在科學的滋養下茁壯成長,為科技強國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大連金石灘生命奧秘博物館
2025年6月12日
來源: 生命奧秘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