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的基礎是人才,人才的培養靠教育。在世界范圍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各國都將培養青少年創新和實踐能力作為科技教育改革的關鍵。本文以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動為突破口,嘗試提出培養青少年自主探究、創新與實踐能力的方法與途徑。
構成青少年創新能力的相關要素
獨立思考能力
青少年自主創新能力要素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獨立思考能力,它是一種敢于對知識提出質疑、勇于打破傳統的思維創新能力,也是青少年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一種批判揚棄的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加準確地理解、吸收知識,在面對新知識時能夠做到自主學習探究。
邏輯推理能力
邏輯推理能力指的是一種思維連貫性,在青少年教育培養中主要包含由表及里的推理能力的培養、逆向推理能力的培養,以及橫向相關推理能力的培養。
動手實踐能力
動手實踐能力是將思維轉換成實際產物的重要手段,也符合哲學認識論中實踐—認識—實踐的發展規律,使青少年能夠在實踐中不斷培養創新思維。動手實踐能力是我國青少年目前欠缺的一項技能,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這方面的技能。
系統思考能力
系統思考能力指的是培養青少年全面思考問題的方法和能力,具有邏輯性的、全面的思考方式的建立和培養是使學生能夠有效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系統思考能力的培養也是青少年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構成要素之一。
青少年自主創新能力發展的影響因素
創新教育缺位
中小學教育承擔著為國育才選才的重要使命,對教育機制和方式的改革受多方因素制約,往往牽一發動全局。同時,教育改革周期長、見效慢,需要一代甚至幾代才能見到成效。當前的青少年教育普遍只注重升學考試,缺少創新實踐教育的機會,對興趣培養和創新能力提升認識不足,過于強調知識的量化和評價,忽視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造力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缺乏實踐操作和團隊合作的機會,在面對實際問題時沒有足夠的應對能力。
社會科教資源支撐能力不足
科普陣地、資源等缺乏,使得科技教育支撐能力不足。一是科技教育基礎陣地和設施不足,限制了青少年接觸和參與科技創新的機會,青少年無法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實踐和實驗,一定程度制約了他們創新能力的發展。二是科普場所主要集中在一定規模的城市或城鎮,青少年缺乏科學知識的積累和科技文化的熏陶,難以接觸到豐富的科技展示和實踐活動,很難有機會拓寬視野和激發創新思維。三是科技教育資源短缺,青少年很難獲取到先進的科技教材、工具和設備,無法進行深入學習和實踐,不利于培養青少年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科技教師隊伍規模小、專業化程度低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多數學??茖W教師都為兼職,沒有理工科相關專業學習和培訓經歷,無法提供高質量的指導和培養。
價值取向影響
功利化價值觀對青少年成長發展同樣具有重要影響。社會公眾特別是家長注重短期效益和結果導向,追求快速解決問題和個人利益最大化。社會功利化思維強調應用價值和經濟效益,對于風險較高或長期回報不明顯的創新活動缺乏興趣,限制了青少年探索新領域和嘗試新思路的勇氣和耐心。同時,功利化思維更加強調個人競爭力和排名,容易使青少年過分關注外部評價和成功標準,使得創新活動變成了迎合他人期待或求取認可的手段,而不是真正發展自身創造力和想象力的過程。
提高青少年創新能力的對策和途徑
培養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要提高青少年的創新能力,首先需要注重保護和培養他們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創新意識,尊重青少年成長成才規律,時刻圍繞青少年需求開展工作。好奇心是創新的源泉,想象力是創新的動力,要為青少年提供寬廣的學習空間和多樣化的學習資源,激發和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為他們創造更多實踐和探索的機會,培養他們勇于嘗試、敢于創新的精神,讓他們認識到創新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其次要注重發現和培養青少年的科研潛質和特長。通過選拔對科學研究興趣濃厚的學生參加啟發式科研項目、科技競賽等,提供更多的學習和實踐機會。鼓勵學生開展自主研究和創新實踐活動,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和創造力,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
鍛煉青少年的實踐能力
實踐活動是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科學教育實踐活動中,教師不再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應當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自己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核心地位,通過開展各類實踐、實操和競賽培訓課程,讓學生將自由發揮創意和定向積累技能相結合。實踐活動不僅僅是體驗,更能成為學生掌握技能的重要渠道。重視科學課程作用,建立完善的學校科學課體系,加強科學課堂的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關聯,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和解決問題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創新。
強化科教平臺的支撐作用
建設更多符合青少年學習需要的科普類場館等科教平臺,按照使用功能和服務人群數量不同劃分場館規模,按照需求劃分展教內容,吸引青少年的參與和興趣??破掌脚_應注重趣味性和互動性,通過生動有趣的方式展示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鼓勵更多大學、科研院所、企業開放科研設施和機構,將科普內容與實際應用相聯系,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科技教育活動、科普活動、科技研學活動及科技類競賽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和體驗科學研究實踐的機會,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科學知識。
豐富科技教育資源供給
強化科技教育資源供給,匯聚大學、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專業創作機構和創作者等多方力量,建立與中小學科技教育的合作機制,推動科技知識科普化、研發設施科普化、專業生產科普化,通過開展科技夏(冬)令營、科研實踐、參訪體驗等活動,讓青少年親身體驗科學研究、生產過程及科技發展現狀,拓寬和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和動手能力,實現科教資源的互補和優勢互補,為青少年創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建設專業化科技教師隊伍
鼓勵更多有理工科學習背景的教師投身專職科技教育工作,健全和完善科技教師激勵機制,打通晉升通道,給他們提供專業發展和教學培訓的機會,使其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科技創新和實踐活動。開展面向不同層級和需求的專業培訓,提升科技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操能力。鼓勵科技教師參與科研項目和教育科技研發,提高專業素養,讓科技教師真正懂得科學、會用科學。
參考文獻
[1] 史婭靜.如何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15):58-59.
[2] 李瑋,吳根秀,楊金波.將數學建模思想融入數學類主干課程[J].南方農機,2019,50(01):85-86.
[3] 李竹.小學生科技活動:現狀·問題·策略——基于重慶主城區部分小學科學教師的調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33(07):64-69.
[4] 姜鑫.益智課堂對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調查研究[J].教育界(教師培訓),2019(11):109-110.
[5] 吳梅蓮.小學生數學素養培養之我見[J].新智慧,2019(08):133.
[6] 陳歲蘭.創新環境下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智力,2021(32):103-105.
來源: 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