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以來,很多養蛇戶突然造訪,他們遇到了同樣的問題:蛇得了肺炎,不知道用什么藥比較好?2025年立春過后,天氣變幻無常、忽冷忽熱,兩廣大部分的養蛇場采用局部加溫模式,容易受到外界天氣的影響,是引起蛇肺炎暴發的主要原因。
一、肺炎
肺炎是由病菌感染引起的以肺部炎癥為主要癥狀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此病常年可發生,多發生于盛夏或春冬季,常見于產卵后未能盡快恢復的雌蛇或弱蛇。此病具有傳播速度快、治愈緩慢等特點,是目前蛇類疾病中比較難治的。防治此病的關鍵在于早發現、早治療,若發現較晚,則病蛇很難治愈,會有相繼死亡的現象。
1.致病原因。夏季蛇場內高溫高濕或持續陰雨天氣,及蛇窩內氨氣味過重的情況下,蛇類易患此病。體質差的蛇或產卵后身體消瘦、尚未復壯的雌蛇,也易患此病。冬春季天氣突變,溫差大,也容易感冒誘發肺炎。
2.發病癥狀。病蛇大多張口無法閉合,口腔內有黏痰但不紅腫,不進食,不回窩,喘息時有沉悶的“呼啦”聲或蛻皮不暢等現象,且都大量飲水。病蛇由于肺部發生炎癥,肺部滲出物增加,引起呼吸機能障礙而出現各種病狀,如食欲減退或絕食,反應遲鈍,不愿活動,呼吸困難,不斷抬頭且張口喘氣,肺部及呼吸道有炎癥,白色滲出物增加,鼻孔中常流出黏性鼻水,鼻孔周圍沾有草和泥等雜物。此外,病蛇因營養不良而外表皮膚粗糙干燥,缺乏光澤,腹鱗向外側張開。剖檢死蛇,可見呼吸道紅腫,黏膜有出血點,氣管中充滿脫落的黏膜和黏液并堵塞氣管,肺部充血、萎縮或局部壞死。
養殖新手可以從日常觀察中辨別病蛇:一是蛇排果凍狀肺炎屎尿;二是蛇跑出窩,抓進去又跑出來,表現有攻擊性;三是見人不跑,反應遲鈍;四是有咳嗽(晚上可以在蛇窩旁邊聽聲音,建康蛇是基本不發出聲音的,患肺炎的蛇會發出咳嗽聲)。
3.預防措施。蛇類肺炎重在預防。一是注意保持蛇窩、蛇運動場、蛇房等場所的干凈整潔,空氣清新,及時清理剩余食物及糞便,減少氨氣的發生。二是注意保持越冬蛇蛇窩的干燥和關閉蛇房門。三是無冬眠養殖蛇,蛇房溫度要保持在29~30℃,避免出現高溫高濕。當室溫過高而需要通風降溫時,要避免冷風直接吹向蛇體。四是發現病蛇后,應把蛇窩里的蛇全部提出,病蛇另外隔離用藥,再用1∶1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或漂白粉溶液沖洗蛇窩,等蛇窩晾干后,再將蛇放回窩。若天氣突變,應及時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如寒潮將至,要做好擋風和保暖工作。
此病為害對象多是產卵后體弱的雌蛇,因此在雌蛇產卵期間,應供應充足的食物和潔凈的飲用水,保持適合的溫度、濕度,并做好蛇窩的通風透氣,能有效控制該病的發生及蔓延。
4.治療方法。一旦發現病蛇應立即隔離治療,并加強護理,其間要注意保持蛇窩恒溫,讓病蛇盤臥在稻草或棉被里,同時要注意補充營養,增加適口性好的食物,如活虎紋蛙等。如果治療及時得當,病蛇可以在8~10日內痊愈。
①注射用青霉素鈉10萬單位,鏈霉素10萬單位,注射用水2~3毫升,1次分別肌肉注射,每天3次,連用3天。
②用青霉素鈉鹽40萬單位肌肉注射,每天3~4次,在病蛇背部肌肉豐滿處多次點注,療效比較顯著。
③恒溫30℃狀態下,選用青霉素160萬單位+鏈霉素100萬單位兌水500克,用加濕器進行霧化1~1.5個小時,每天1次,連用7天。霧化后蛇窩潮濕,可以增加一個40瓦的燈泡進行除濕。
二、腸炎
腸炎又稱黏液性下痢,是幼蛇常見的急性腸道傳染病。本病傳染快,有時幼蛇的死亡率高達50%,是幼蛇的一大病害,必須認真對待。
1.病因。腸炎多由蛇場環境不衛生,或誤吃了腐敗變質的食物,或食物沒有完全解凍引起。
2.癥狀。蛇患腸炎后,表現為進食困難或少進食,甚至不進食。神態呆滯,外觀消瘦,不愛活動,排綠黃稀便,身體消瘦,可見干癟的皺褶,尾部消瘦更為明顯。發病嚴重時,可致蛇死亡。
3治療。
①可首選慶大霉素予以肌注,按10萬單位每公斤體重的劑量,每日2次,一般3~5天可愈。由大腸桿菌導致的蛇腸炎,一經治愈后輕易不再復發。
②取病蛇的平行針注部位,按8萬單位每公斤體重的劑量給予肌注,每日1次,連用3天。
③阿莫西林1粒+土霉素2粒,碾碎后拌小雞仔或虎紋蛙喂食,連用7天。
作者∣廣西浦北縣張黃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 鐘祥偉
來源: 鐘祥偉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