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搭建博物館與群眾溝通互動的平臺,充分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加深公眾對博物館及家鄉歷史文化的了解,豐富社區群眾的海洋精神文化生活,6月26日,區文保旅游服務中心(古林古海岸遺跡博物館)走進大港街興華里社區開展科普知識宣傳,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海洋文化大餐。

活動現場,宣教老師以精心制作的PPT課件為載體,通過圖文資料、天津貝殼堤形成過程視頻等方式,將博物館里的“珍寶”帶到居民身邊,聚焦館藏資源背后的故事,深入講解距今約6000年以來渤海灣西岸沿海平原先是被海水淹沒,然后逐漸成陸的“滄桑巨變”的過程以及我們的祖先在這片貝殼堤平原上生息繁衍的歷史,讓居民清晰認識到貝殼堤與濕地,是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珍貴生態資源,是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保護對象,愛護它們就是愛護我們自己的家園,通俗易懂的講解讓居民們聽得入神,現場不時響起熱烈掌聲。

為了讓大家更加直觀地了解神秘的海洋世界,工作人員特別為社區居民帶來大白蛙螺、侏儒唐冠螺、鸚鵡螺等形態各異的海洋生物標本,零距離與它們親密接觸,使大家親身感受到海洋的廣闊與深邃。活動結束后,宣教老師為大家發放博物館科普宣傳資料,居民們紛紛表示有機會帶著家人到博物館參觀,近距離感受古海岸遺跡的獨特魅力。

此次活動,打破傳統博物館固定場館的限制,讓社區居民切身感受到濱海新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不僅拉近博物館與社區居民之間的距離,更充分彰顯博物館在文化傳承和社會服務方面的重要職能。未來,古林古海岸遺跡博物館將繼續探索創新,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文化惠民活動,真正做到文化為民、文化樂民、文化育民。

來源: 古海岸遺跡博物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