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蔬菜生產中,采用藥劑灌根防治根部病蟲害是一種常見方法。按照使用要求,將藥劑兌水配成一定濃度的藥液,裝入噴霧器內(去掉噴頭),往植株根部澆灌,這種方法適宜防治黃曲條跳甲、地老虎等害蟲和軟腐病、疫病、枯萎病、根結線蟲病等病害。但是,使用不當,不僅事倍功半,還會有副作用,在使用藥劑灌根時,請注意以下方面。
一、注意灌根時間
灌根宜早不宜遲,前期不僅用藥量少,效果也更好,越往后效果越有限。可以在蔬菜在定植后5~7天,通過灌根預防病蟲害或在病蟲害始發期,盡快灌根用藥,一般間隔7-10天,重復2-3次。此外,灌根前后不宜澆水,一是會降低藥效,二是土壤太濕,容易漚根,增加染病風險。盡量選擇兩次澆水中間進行灌根,把時間間隔拉開來。
二、注意灌根用藥選擇
不是所有病蟲害都適合灌根防治,主要還是以根部病害和地下害蟲為主,地上部病蟲害還是以噴藥為主。盡量少用或不使用可濕性粉劑、懸浮劑等不好溶解的農藥劑型,選擇易溶解、內吸性好的藥劑使用。高殘留農藥不能用來灌根,禁用農藥不準使用。除了有針對性選擇灌根藥劑外,還可以搭配養根類肥料,如甲殼素等,提升防效,保護根系。
三、注意灌根濃度
用于灌根的藥液濃度會適當調高一點,土壤濕度大的時候尤是如此。但是,在沒有相關經驗或者未開展預實驗之前,還是要謹慎用藥,控制灌根濃度,避免藥害發生。
四、注意灌根藥液用量
灌根時,在土壤濕度適宜的時候(見干見濕),每株藥液用量一般為150mL左右。根據土壤濕度靈活調整灌根用藥量,土濕用藥量可減少至100mL左右,土干用藥量可增加到250mL。
五、不要只灌病株
發現病蟲害需要灌根時,即使零星發生,也不能只灌病株,應把全部植株都灌一遍,才能起到整體防治的效果,避免來來回回反復傳播。
六、考慮到菌肥或菌劑使用情況
近期使用過菌肥或菌劑的田塊,預防病害時,盡量不要用殺菌劑灌根,以免將根部土壤的有益菌殺死,失去其應有效果。但是,根部病害已發生時,需要用殺菌劑直接用,可以不考慮菌肥或菌劑效果。
灌根出現藥害怎么辦?
1.發現藥害后,立即迅速澆水一次,稀釋土壤中藥液濃度。
2及時用生根劑、復硝酚鈉或蕓苔素內酯等噴淋加灌根,緩解藥害,促進植株長勢恢復。
來源: 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贛州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