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諾的烏龜
芝諾是古希臘的哲學家,數學家。芝諾的烏龜(二分法悖論)是芝諾提出的四個悖論(芝諾悖論)中的第一個悖論。這四個悖論都是用來維護巴門尼德的存在學說:
存在學說:認為存在是永恒的,是太一,連續不可分;存在是不動的,是真實的,可以被思想。感性世界的具體事物是非存在,是假相,不能被思想。
換句話說,巴門尼德的存在論認為,存在是唯一真實的事物,而變化、運動、時間和空間等現象都是虛幻的。他認為,存在不可能從無到有地產生,也不可能從有到無地消失,存在是永恒、不可分割、不可變化的。因此,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存在的不同形式和表象,而不是真正的實體。
在了解了巴門尼德的存在論,我們先來看這樣一個問題:
現在我們想要從A點走到B點,那么中途就一定會經過C點。而從C點走到B點又一定會經過D點(假設C為AB中點,D為CB中點,以此類推)那么我們就會經過無窮多個中間點,因此這個過程也會一直循環下去,這樣我們將永遠無法到達B點。
關于這個悖論,最常見解法是:
假設從A到B點需要的時間為1,那么從A到C點所需的時間就是1/2。以此類推,所以我們就可以獲得一個等比數列:
S = 1/2+1/4+1/8+1/16+...
而形如的級數,如果滿足
,則級數收斂。因此級數S一定會收斂于一個有限值M,所以從A到B需要的時間有限。
而芝諾的烏龜描述的是,假設我們從原點開始追距離我們10米處的烏龜,那么每當我們要追到烏龜時,烏龜都會向前移動一小段距離,當我們再次前幾到烏龜移動的位置時,烏龜在我們移動的這一小段時間內又向前爬行了一段距離,以此類推。芝諾據此詭辯道,因為我們要追趕無窮多段距離,不論我們跑的有多快,永遠也無法追上爬的很慢的烏龜。
但實際上,芝諾的那個時代所不清楚的是,無窮多段距離的和可以是有限的,追趕無窮多段距離的時間之和也可以是有限的。
接下來我們來用數學推導說明一下芝諾詭辯的核心所在:
這個悖論的本質是兩種不同度量的比較,一個是普通鐘,在這個普通鐘里,我們最終可以追上烏龜,而另一個就是“芝諾鐘”
,在芝諾鐘里,我們將永遠無法追上烏龜。
開始時假設我們與烏龜相距,我們與烏龜的速度分別為
,那么我們顯然有
。所以在普通鐘里,我們追上烏龜所需的時間為
。而對于芝諾鐘,假設其初始值為0,每當我們達到烏龜本來所在的位置時,其數值+1。(注意到,在假象的“芝諾時間”里,不管每次追趕距離是否越來越小,經歷的“時間”始終為1,保持不變。)比賽過程如下:
1. 比賽開始時,
2. 我們第一次達到烏龜所在的位置,,
。
3. 我們第二次達到烏龜所在的位置,,
。
...以此類推...
4.,
。
因此
可知。畫圖可知(假設為0.5)
因此當時,
。所以從芝諾鐘的角度來看,我們永遠也無法追上烏龜。這里,芝諾把經過無窮多段距離所需要的時間都看成“1”,并沒有考慮到距離的不同所用的時間也不同,這才有了這一悖論。
關于這個問題,網絡上也有一個很有趣的回答,雖然只有一句話,但是卻能抓住這個悖論的關鍵:芝諾的烏龜這個悖論可以理解為,我們在追上烏龜之前,永遠沒辦法追上烏龜!
來源: 原創